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結婚率創10年新低!但為何有些人,嘴上說著不結婚,背地裡卻偷偷相親?

1
前幾天,“我國結婚率創十年新低”上了熱搜。
報導中說,目前有超過600萬單身成年人,其中包括超過200萬獨居成年人。

按照民政部門統計:
2018年全年,我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3.9萬對,比上年下降4.6%,
結婚率為7.3‰,比上年降低0.4個千分點,創下新低。

對此,網絡評論基本都是這樣的畫風:

從網路上的評論可以看出來,各國各地的網民們
都認為單身要好得多
"何必結婚啊?手機沒好玩的嗎?還是沒有好酒?"
"婚姻哪裡有趣了?日子過久了還真是很無趣"

網路上一個又一個,都在說著結婚不好的話題。
但大家真的這麼不願意結婚嗎?

其實雖然婚姻對數創了10年新低,
網路上也都說單身好,時間一到就結婚的
還是佔多數,真相究竟如何呢?

事實上,我國30歲以上女性未婚的比例遠遠低於日韓,
甚至可以說,女性是極其熱衷於結婚的
(包括主觀自願以及催婚妥協的女同胞)。


但這跟網絡上的輿論風向卻極其違和,很多評論裡清一色都是不婚主義……
難道都是小年輕學生瞎評論嗎?非常好奇這個有趣的現象。

底下有個回答,用“考試前說好裸考的人,都在偷偷複習”來比喻這一現象,頗為形象。
對外宣稱自己無所謂、看得開,內心卻早已緊張著急,偷偷行動了。

2
這的確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我的孤單我的自我:單身女性的時代》這本書中,作者提到:
我們通常會認為,在歐美一個人結不結婚,在什麼年齡結婚只是一個個人問題。
但事實上,許多歐美未婚女性也承受著巨大的婚姻焦慮。

女人在婚姻的這場競技遊戲中,特別吃虧,保值期似乎就到30歲,
超過歲數還沒人要,就像搶板凳遊戲裡,落單的那個人!
沒機會重來,一局定生死!

所以,在網絡上說著自己不想結婚,一個人生活輕鬆自在的人,其實一部分也是在逃避焦慮。
就像有人說的,由於諸多因素,就算你不是不婚主義,想結婚也不一定就能結。

當代人對婚姻的態度不樂觀,當結婚變成一件需要努力的事情時,就會變得更有壓力。
告訴自己:“大不了不結婚!”再到網絡上找些共鳴,這樣壓力就沒那麼大了。


3
而且就算結婚了,也不一定就是童話裡happily ever after的結局。
就像這幾天頻繁上熱門的具惠善安宰賢離婚糾葛,
剛開始再甜蜜的愛情,也有可能走到覆水難收的境地。

當初的安宰賢聲稱自己離開妻子好像就活不了。
然而如今卻對妻子用極其冷漠的方式,用冷冰冰的話語告訴她:
離婚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覺得她不夠性感。

具惠善說:“他好像只是短暫地愛了我一下。”
你看,即便是在外人看來佳偶天成的一對,也會走向無法挽回的地步。
用我朋友對此事的感受來說,就是:“日常恐婚(1/1),但當初的甜又是多麼令人艷羨啊。”

愛情會變質,審美會疲勞。
我們渴望甜蜜的愛情,但又害怕它不夠保鮮。
一方面,在網絡上表達著對婚姻的恐懼;

另一方面,內心還是渴望能有一個人陪伴。就像現在流行的一句話:
不是相信愛情能夠永遠,而是能夠永遠相信愛情。
歸根結底,我們對婚姻的恐懼,還是源於婚姻這件事
太多的不確定性,讓我們感受不到安全感。

但也正如終身成長詞典詞條《507:安全感》所說的:
適度的安全感,是清醒地認知到,沒有絕對的安全。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勇敢面對所有可能,秉持“因上努力,
果上隨緣”的心態,持續行動,想方設法提高預期實現的概率。

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只有自己,因此,不管是結婚還是不結婚,我們都必須有愛自己的能力。
努力成為自己能夠依靠、信賴的人,就不會因為單身而焦慮,為婚姻的不穩定性而煩惱了。
也只有如此,才能有資格去愛別人,並讓別人來愛自己。

4
社會學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認為,在整個世界範圍內,
單身獨居現像已經成一種大趨勢,可以說,人類已經進入單身時代。
但這也並不說明,單身獨居會比結婚好。

正如他《單身社會》裡說到的一樣:
獨居,和結婚一樣,只是一種生活的可選項,
並不是通往重塑自我和個性的唯一途徑。

結婚該是順其自然的事情,遇見愛的人,結婚就挺好的。

但如果沒有遇到合適的,不結婚也沒什麼,
這不是我們人生失敗與成功的衡量標準。
選擇結婚與否,都是自己的自由。

並且保有這份自由的正途是:
當看到社會整體性有問題時,保持警醒。脫離所有流行和氛圍,專注於自身再進行選擇。

其實不論一個人選擇了結婚,或是想一直單身或只想戀愛下去
最終目標,都是要讓自己幸福!

承擔兩種選擇所產生的結果,並真的獲得快樂
那麼不管如何選擇,都不是壞事!

結婚如何?單身又何妨?
活得開心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