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別當成理所當然!請好好珍惜,那個幫你帶孩子的老人

在過去的社會裡,都說養兒防老
一個家庭辛苦養育孩子長大,最希望孩子有所成就
等到自己年歲已高的時候,能夠有孩子孫子環繞
這大概是每個父母都希望的事情。

有天,做孩子的會長大,成為他人的父母
這樣的傳承,是我們長久的文化薰陶
也是一種觀念,孝順父母,養育孩子。
這真的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緣分,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不只是養育與被養育
更多的是彼此的羈絆,但很多人結婚有了孩子之後
反而忘了,就算是家人,也不是事事皆為理所應當
如果一格人不能感恩惜福,結局可能就是分道揚鑣。

01.
閨蜜這些天忙得焦頭爛額,從單位請了假,一直帶著婆婆到處就醫。
不知從那天開始,老人家整夜整夜睡不著覺,吃東西沒胃口,
還經常頭暈心慌的,幾個月之間,體重也掉下十來斤。

閨蜜陪著婆婆做了一堆檢查,結果顯示:
身體沒有問題。在聽了門診醫生的勸後,她將信將疑帶婆婆去了一趟心理診室,

診斷結果,令她震驚:
我真的沒有想到,我婆婆居然會因為帶孩子得了抑鬱症,並且還是中度的!

如果不是孩子出生,閨蜜從來沒有跟婆婆有過如此長時間的相處。
閨蜜印象中的婆婆,非常內向,平日並不多言語。

而閨蜜是一個大大咧咧的女人,心裡不藏話,有什麼說什麼,
特別是孩子出生以後,她幾乎按著精細的科學育兒法,
給婆婆列了長長的清單表:幾點喝奶,怎麼喝,喝多少,孩子幾點睡覺,睡多久……


閨蜜其實對婆婆是心存感激的,曾在我們面前不止一次地
誇讚自己好福氣,遇上一個好婆婆。婆婆不僅按著她的“方子”養孩子
並且婆媳之間還能愉快相處。

可就是這樣的好婆婆,在閨蜜的高要求下,被逼成了中度抑鬱症。對此,閨蜜非常自責。
老人帶娃得抑鬱症?其實,這並不聳人聽聞,卻越來越成為眾多老人的常見病。

紹興市中心醫院精神心理門診主治醫生全豔玲
曾在關於老人抑鬱的採訪中表示:在平日接診的過程中,
患抑鬱焦慮症的老人,大概有七成以上都是帶孩子引起的。

如今社會競爭激烈,年輕父母出於生活壓力,
也因為對保姆帶孩子不放心,於是紛紛把帶孩子的重任交在了老人手裡。

有資料調查顯示,在我國2歲半以下的兒童中,
主要由祖輩照顧的比例達到60%~70%,3歲以上占40%。
可見,老人成為名副其實的帶孩子“主力軍”。

可老人帶孩子真的不容易,不僅累、還難!
雙手接過孩子,老人也便化身成為24小時保姆,兌奶粉、換尿布、哄孩子……
不僅白天要把孩子的吃喝拉撒照顧好,晚上更是如此。
孩子時不時醒來,不是要喝奶就是要換尿布,
老人常常是眼還沒合上,孩子又醒了。

如若孩子身體健健康康,老人們付出辛苦,心中倒也歡喜。
怕最怕孩子生病,老人不僅一刻不敢睡地守著孩子,
心裡最怕的卻是遭到子女發難:好好的孩子,怎麼生病了?


都說中國的父母是天底下最辛苦,最無私的父母。
操勞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張羅完孩子成家,卻又開始操勞孩子的孩子。

帶完兒子家的孩子再帶女兒家,帶大一胎接著帶二胎……
父母們以兒女為中心活著,榨幹自己的精力成全子女的生活。

然而,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不求回報地好,無私的付出,卻常常被當作理所當然。
因為我們忘了:父母幫忙帶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

很多時候,我們理所當然地自以為“老人帶孩子,越帶越歡喜”;
我們總以為那是老人們心甘情願做的事兒;
可我們卻從來沒有認真去問過老人:你願意嗎?

我家樓下有一個張阿姨,前些年,一個人千里迢迢飛來這個城市幫助女兒照顧孩子。
張阿姨在這兒人生地不熟,語言還不通,因有一次湊巧與我同路去菜場買過菜,
彼此漸漸熟了,她就對我吐露了心聲。
“年紀大了,帶孩子真的有些吃不消。”張阿姨說。

從老家飛來之前,張阿姨剛剛幫著兒子把孫兒帶大讀了幼稚園中班,
眼看著孫兒能夠自己吃飯自己玩,她暗喜總算能夠脫離苦海。

可是,張阿姨還沒有盼到與老姐們跳跳廣場舞,
打打小麻將的日子,女兒臨產,一個求助電話過來,
張阿姨重又投入日夜帶娃的生活狀態中。


張阿姨說:“誰讓是自己女兒呢?兒子幫了,
女兒怎能不幫?老了老了,卻還要跟老伴分開過日子,唉……”
這些話,當著女兒的面,張阿姨說不出口,心中卻無比酸楚。

我常常在下班回家之際,看到張阿姨抱著孩子站在樓下等女兒。
一老一小就這麼站在暮色中,抬首望著那個路口,期待那個熟悉身影的出現。

有時候,我也會碰巧遇見張阿姨的女兒下班。
她歡天喜地接過孩子繼續在樓下遛彎,
而張阿姨則接過女兒手中的包,爬上樓,回家做飯。

看著她佝僂的腰背,一步一步往五樓爬的身影,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酸楚。
我難以想像,一個孤獨的老人,在一個陌生的城市,
每天清早送別女兒女婿上班後,面對一個不會言語的嬰兒,
她是如何一天又一天捱過漫長時光?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像張阿姨這樣的老人,為
了減輕子女的壓力,即便心有他念,也毅然埋藏心底。

他們義無反顧地放棄本該屬於自己的生活,
忍受著人生地不熟的孤獨,堅持“孩子在哪家就在哪”。

作家蘇心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老人,就是我們前行路上幫我們負重的人。

有了他們的幫助,我們才能安安心心上班,
才能開開心心按月領回薪酬,也才能在心情鬱悶之際告假旅行……

因為我們知道,在我們的身後,有老人在做我們堅強的後盾,幫我們帶孩子,幫我們照顧家庭。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個世上,如果還有無私的愛,我想那只能是父母給予子女的。
因為大多數的愛都是為了團聚,而父母給的愛,卻是為了別離。

也許父母都是這樣的,他們無法輕易言明何謂愛
單他們卻用盡全力在表達愛。
我們都必須好好珍惜父母的好意,
帶孩子一點都不容易,可是他們還是義不容辭的幫忙。
好好珍惜吧!我們一生都該感謝那些幫我們帶孩子的人
多一份體諒、多一份關愛!

我們的孩子會慢慢長大,而我們的父母會慢慢變老。
我們還有很長的時間能陪孩子,
但我們能看見父母的機會卻慢慢少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