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還手」行不行?國二生遭5同學欺負到往生,母哭:他生前還自己忍痛走去找老師

就讀甘肅隴西縣渭河初級中學二年級的14歲張姓少年,
本月23日13點50分在學校被5名同學從教室強行拖進廁所,
圍毆到重傷,其他同學見狀都沒有幫忙向老師求助,
事發2個小時後他才被送抵醫院,
無奈因為傷勢嚴重,
經過搶救還是在當天晚上宣告不治。

張母出示醫院的檢查報告並向媒體爆料,
希望能替兒子討回一個公道,
當地公安機關目前已經介入調查。

▲網友轉貼新聞報導中張姓學生的照片,
替他抱不平。

張姓少年被5名同學圍毆時,
其他學生都不敢跑去告訴老師,
事後也沒有人幫忙報警,
是他自己忍痛走到辦公室向師長求助。

張母提到,她在14點33分接到通知,
趕到學校時孩子已經出現嘔吐、昏迷等症狀,
緊急送往隴西線第一人民醫院已經是15點50分,
經過醫師診斷,孩子傷勢相當嚴重,
頭部血管破裂,轉往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搶救,
還是在當天晚上宣告不治。

張母出示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的檢查報告,
上頭寫著張姓少年的傷勢包含左側側腦腦室積血、
左側小腦半球挫裂傷、雙肺挫傷以及肋骨骨折等,
她將整件事情告訴當地媒體,
希望能替死去的孩子討回公道。

不過,事發的渭河初級中學人員29日接到陸媒的詢問電話,
當場直接掛斷,之後就一直打不通。


▲張姓學生被從教室拖到廁所毆打,
同學們卻都不敢幫忙向老師報告。

隴西縣教育體育局一名工作人員透露,
確實有發生這件事,不過事發地點是在校外,
而且是中午休息時間,施暴者也是校內學生,
應該是因為個別糾紛引起,
「張姓學生回校上課時,在校門口被老師發現神色異常,
經過詢問、通知家長才送往醫院救治。」

雖然教體局的人員表示不清楚施暴者的人數,
但因為事發當下還有一些圍觀者,
現在整起事件已經成為刑事案件,
目前則交由公安機關偵辦調查中。

你的孩子在校園被別的學生毆打休克之後,
該怎麽辦?

如此怕事情鬧大而對校園暴力和稀泥,
甚至拉偏架的學校恐怕不在少數,
這讓家長缺乏安全感並且變得焦慮。

最近,四川樂山一幼兒園針對家長做了份問卷調查,
結果就顯示,約60%的家長表示應該培養孩子強硬的性格,
被欺負時要“打回去”


“打回去”——反霸淩短板的真實之痛。

相信一個文明社會的正常人,
從理念上都會知道“以暴制暴”不對,
但為了防止現實吃虧,
家教上的“政治正確”也就只好擱置一旁了。

如果一個社會的家庭教育都在這樣提倡“打回去”,
那整個社會的暴力情緒難免蔓延滋長。

這樣的校園或者社會可能更安全嗎?

顯然不可能,只會陷入惡性循環,
變成人人自危的叢林社會。

改變從何做起?學校的責任無可推卸。


平時不好好重視反霸淩教育,
盡量避免暴力沖突的發生,
一旦出現意外之後,
又不能公正合理的處置,
結果就是對惡行的縱容甚至鼓勵。

教育部門應該把這樣的案例當做典型,
反思過往教育層面的缺失,
同時以嚴肅問責給更多的學校敲響警鐘。
中國當下對校園霸淩事件,
從學校到社會普遍還沒有正確的認識。

除了少數被欺淩的學生家長陷入焦慮,
很多老師還是覺得“打打鬧鬧很正常”
甚至把家長的維權當成鬧事。

教育理念上不重視,
教育行動中做不到“懲惡揚善”,
現實就可能更加失控。
當然,這不僅是教育意識問題,
還需要基礎的法律制度支撐。

比如美國的很多州有反霸淩法,
明確了學校的懲罰權。
一旦發生霸淩事件,學校就可以及時采取行動,
對嚴重行為可以直接開除學生;
涉及刑事犯罪的,司法部門也會及時介入。

相比而言,無論是中國還是台灣,
都還有需要“補課”的地方。

校園反霸淩,不能靠“打回去”的以暴制暴,
但是前提是相關保障機制不能缺失,
孩子得有可靠保障。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