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一句話,
可以讓自己的成功付之東流,而有時候,
一句話,又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
這就是強調會不會講話的重要性。
其實,很多時候,
我們是無法認清自己是否能恰當發聲的,
所以,在一些我們無法判斷清楚,
或者自己覺得不能多說的時候,
我們要懂得:少開口,多點頭。
第一:守得於嘴是涵養
古人言:
「寡言養氣,寡事養神,寡思養精,寡念養性。」
可見沉默寡言是涵養,
是作為自己修為的至高的境界,
獨自思考獨自修身就是一種涵養的表現。
是啊,我們在這社會裡,
避免不得與人有所交流,
有的與我們成為無話不說的摯友;
有的三觀不合,產生偌大的誤會。
我們要知道在與他們有所交流的時候,
把路讓開,在旁傾聽,讓別人說出他們的建議。
學會在側傾聽,學會守得於嘴,
能給人一種極具涵養的形象,
因為言多必失,
有時候的寡言往往是一種偌大的本事啊!
第二:守得於嘴是避禍
禍永不單行,往往是事出有因,
而我們的口無遮攔就是惹來禍端的原因之一。
一個人若能守得於嘴,
第一是涵養,第二便是足以避禍。
我們在人群中,更要注意守嘴,
因為這個時候如果得到了別人的怨恨,
就是一群人的憎恨與冷落,
足以給我們帶來重大的傷害。
「言語是極具傷害的武器」
我們因為某些不當得罪了他們,
可能受到別人黑心的報復,
也有可能被人陷害落入牢獄。
所以,人在人群中要懂得守得於嘴便是避禍的道理。
第三:守得於嘴便可不亂心
我們的心亂,往往是因為我們的嘴得不到很好的約束。
而一個人只有在人群中守得於嘴,
自己一個的時候就能守得住孤寂的內心,
太多的人因為守不得一時的空虛,
而四處尋找、四處道出自己的內心,
這便是心亂。
是啊,心亂則嘴動,
能在群人之中守得住那悸動的內心,
我們才能感受著獨處的魅力所在,
才能更加知道自己心之所屬、志之所存,
才能更加無畏地走過人生的每一段路程。
而「修得於心,守得於嘴」便是做人偌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