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女童頂撞父親,被皮帶抽打一個小時...父母請記住「打罵是最無能的教育」,你可學會說這7句話!

大人有情緒,孩子也有情緒,
但大人不能因為孩子一時的頂撞,
就情緒失控,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一個父親因為女兒頂嘴,
一怒之下拿皮帶狂抽6歲女兒一個多小時,直到孩子說:「爸爸,我起不來了」。

從盛怒中驚醒的爸爸把女兒送進了醫院,
據醫生透露,孩子送進來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呼吸和心跳。

醫生趕緊將孩子送進搶救室,
搶救了30多分鐘,還是沒能把這個可憐的孩子救活。

孩子是父母心尖上的寶貝,
父母想盡辦法的讓孩子健康快樂,怎麼疼都覺得不夠。

可是孩子慘死在親生父母手里的新聞卻隔三差五的出現,
每一次的出現都會引起我們的心痛和憤怒。

類似這樣的事情之所以引起人們的公憤,
有一個最明顯得原因就是:要麼孩子被毆打致死,要麼是落下病根或殘疾。

其實在日常生活里的父母,
都是情緒失控的施暴者。

孩子犯錯了,到底該不該打?

使用暴力家法,孩子真的會明白道理嗎?
家長們又是否知道,打罵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呢?

其實,當孩子犯錯後,家長只需說這7句話,孩子會越來越優秀的。

01.打孩子是未成年人產生不良行為的催化劑

一項研究表明,
被家人「經常打罵」的未成年犯有不良行為的比例高於沒有被「經常打罵」的。


事實上,打罵孩子不僅沒有制止,
反而加劇了孩子的不良行為。

被「經常打罵」的孩子中:
有 25.7%的孩子「自卑」;
有 22.1%的孩子「冷酷」;
有 56.5%的孩子「暴躁」。

其中,性格暴躁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內在動因,
而父母的打罵則是未成年人不良性格形成的重要根源。

02.難道孩子犯錯不應該受到懲罰嗎?

懲罰孩子,通常是因為我們認為孩子做錯了,
而事實上,大多數時候,
孩子做出的只是「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
而不是大人眼中的不良行為。

美國兒童教育家吉諾特認為:
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
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
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03.不能打孩子,那該用什麼辦法「管教」熊孩子?

其實,孩子犯錯,最主要的不是懲罰,
而是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教育才能行之有效。

讓孩子認識錯誤主動改正,家長可以學習這7句話。

1.發生什麼事情了?

這是很多家長會忽略的一點。

給孩子一個說話的機會,
決定了孩子是否信任你,
關乎著事情能否順利解決。


家長這麼問孩子,可以讓孩子有機會說出事情的經過,
是不是有錯在先,家長一聽就可以分辨出來,不會冤枉孩子。

即使真的有錯,孩子也會因為有辯解的機會,而甘心認錯。

2.你現在覺得怎麼樣?

在孩子說完事情之後,不要著急著去劃分誰對誰錯,
而是應該問問孩子:你現在覺得怎麼樣?

給孩子一個發洩情緒的出口!

研究表明,
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別人說什麼都聽不進去的。

大人如此,何況孩子?

想要想孩子能夠聽得進去,
先給孩子「任性抱怨」的機會。

這無關對錯,僅僅只是發洩而已;
之後再說事,孩子會「聽話」很多。

3.你有什麼想法嗎?

孩子自己的事,不妨先聽聽他的想法!

對於任何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孩子也一樣。


不管他說出來的是無濟於事的還是切實可行的,
家長都不需要過多評判,讓孩子暢所欲言。

家長切忌把自己認為對的、
合理的解決方式強加給孩子,
迫使孩子去接受。

這樣孩子可能會有抵觸情緒,
也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4.你覺得這麼做的後果是什麼?

讓孩子檢驗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

通過討論,孩子就能明確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行不通的。
自己分析得出的結果,往往比家長劈頭蓋臉的命令更容易接受。

5.那你決定怎麼做?

孩子已經明白了自己可以怎麼做,
家長還要給孩子選擇:

是做還是不做,或者選哪一種,
讓孩子在明確後果的情況下做出決定。

尊重孩子的決定,鼓勵他勇敢去做,
即使不是最佳的解決辦法,孩子也能從中獲得經驗和教訓。

6.你希望我怎麼做?

家長除了幫孩子把關之外,還要及時給他提供幫助。
所以當孩子提出要怎麼幫助他的時候,爸媽一定要積極支持。

7.結果怎麼樣?是不是你想得那樣?

事情解決了,但家長的任務還沒有完成。

趁孩子對事情的經過和結果還有印象,
可以問問孩子: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會怎麼解決?

爸爸媽媽這麼問,
一是可以檢驗孩子經過事件有沒有自己的認識,
二也可以讓孩子明確此類事件的處理方法,下一次可以自己解決。

多給孩子機會,反復幾次,
孩子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就能夠自己獨立解決了。

自己參與了整個過程,孩子會有深刻的印象,
也更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就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身為父母,不僅是要扶養孩子,同時也是個教育家,
曾經遇過許多小朋友犯錯,與誰打架、或口出惡言等,
其實當下,我們要做的不是懲罰,而是問一句「怎麼了?」
孩子會表達,會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我們只要聽她發洩,再感同身受他的事情,
其實孩子心裡一舒服,就能慢慢聽你說話了!

老話說得好: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希望在當父母這個教育家上,你們可以讓孩子成長茁壯!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