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兩句老話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器」,似乎教育手段上離不開「打」字。
的確,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
教育孩子需要獎勵與懲罰手段並行,懲罰也是讓孩子認識錯誤必須的一種手段。
那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國,父母們是用什麽手段進行懲罰教育的?美國家長和他們的教育方式,
總結兩點:「獨處」和「限時」
限時
玩是孩子最熱愛的事,剝奪玩的權利來作為懲罰手段,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更糟糕的是,如果他一哭鬧家長就心軟下來,
或者嫌煩而滿足孩子的要求,又或者因為孩子不理會而破壞了自己訂立的規則,
那孩子下次遇事就會用同樣的手段來對付家長!
要有效做到「限時」,必須要從嬰兒期做起!
美國很多媽媽一人撐起照顧孩子和家務事的重任,很多家庭還常常是有幾個孩子,
但看起來她們似乎帶孩子比中國人更輕松!
她們常常把孩子往玩具房一放,便可以安心做家務;把孩子往床上一放,孩子便乖乖睡到大天亮;
把孩子往高椅上一放,孩子便乖乖自己吃飯!相反的,有很多中國媽媽常常感嘆,五六個大人照顧
一個孩子卻都會累趴下,晚上需要抱著搖著睡覺,出門需要輪流抱著,吃飯需要追著餵,
做作業需要陪著做等等,這種差別就在於孩子從小規則的制定,與執行力度是否強硬。
獨處
很多美國夫妻為了不影響夫妻生活,孩子三四個月大便讓孩子單獨睡一個房間。
如果你問她們是如何做到的,孩子那麽小不會哭著要喝奶嗎?她們會說:
『嬰兒哭是對肺部呼吸的鍛煉,而寶寶通常哭15分鐘左右就會自動睡著了。』
下次孩子知道哭也不會有人來抱,就不會再哭了,而是會一放到床上便乖乖睡覺;
也因為知道晚上不會有奶喝,白天自然會多喝奶。
其它方面都是同樣道理,為了讓孩子學會不像膠水一樣粘著媽媽,
就得把孩子關在玩具房裡哭上幾次;為了讓孩子學會獨立睡覺,也把孩子關到房間裡哭幾次。
孩子上幼兒園必定會有一個哭的過程,哭過幾次後他便知道了放學後媽媽會來接。
如果剛開始幾天看著孩子哭得那麽慘而不忍心,從此不讓孩子上幼兒園了,
那孩子便永遠學不會獨立自主,永遠對父母依賴並無法長大。
讓我們來看這個短片,更加了解美國媽媽教育孩子的具體作法:
美國媽媽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實也就是一個狠心的訓練總結。
只要夠狠心,孩子沒有培養不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