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有這麼一句話:
 「沉默,是一個人最大的哭聲。」
 意思是說,人之所以沉默,
 是被生活抹去了稜角,
 是對世界的一種妥協,
 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如果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這不是懦弱,不是妥協,
 而是意味著,
 你看淡很多事,看輕很多人,
 你變得越來越成熟。
 明亮而不刺眼,柔軟卻很有力量。
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與人爭辯,
 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遇到一點小事也喜歡找人訴苦。
 後來,慢慢長大,
 發現越來越喜歡沉默的感覺。
 不再急著與人辯駁自己的看法,
 逐漸明白,
 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海裡,
 經歷不同,價值觀不同,
 對一件事的看法也一定會有所不同。
 道同則同行一段,道不同則不相為謀。
 不再把自己所有的喜怒哀樂,
 都寄託在別人的身上。
 覺得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多多交往,
 如果覺得累了,選擇沉默,
 慢慢遠離便是。
生活已經如此艱難,
 沒必要強求自己去取悅誰,迎合誰。
 生活裡有了苦,
 也不再急哄哄地找人訴苦。
 因為自己的苦,只有自己懂。
 說得多了,別人只會覺得你矯情,
 不如找一個安靜的角落,
 找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情,
 獨自療傷,寂靜歡喜。
 人這一生,終究會遇見許多人,
 而每一個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
 都有其意義。
 愛你的人,給你溫暖與勇氣;
 你愛的人,讓你學會如何愛與分享;
 你不喜歡的人,教會你如何寬容和尊重;
 不喜歡你的人,讓你學會自省和成長。
人生是一場旅行
 能同行一程,已是莫大的緣分。
 有的人在這一站下車,有的人在下一站下車,
 當陪你的人要離開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
 學著看輕,然後揮手道別。
 我們都是天地間的過客,
 世上很多人和事,我們都做不了主。
 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
 紅塵陌上,我們終要獨自行走,
 看輕了,人才會更快樂。
 把事看透,不如把事看淡。
 半生已過,你越來越沉默,
 不過是明白了,
 很多事情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重要,
 想一想,就算了,於是選擇了沉默。
 很久以前,一位國王想找一句話,
 這句話要讓高興的人聽了難過,
 難過的人聽了高興。
 但他花了很多時間問了很多人,
 都沒有找到。
 直到有一天夜裡,
 在夢中一位智者對他說了一句話:
 「這一切都會過去的!」
世事如煙,滄海桑田,
 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
 沒有一件事是永恆不變的。
 對於那些看不透的,難以放下的事情,
 沉默是最好的武器,
 時間是最好的解藥,
 會讓一切過去。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我瘋狂地喜歡上了這句話: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它幾乎成了我的人生箴言。
 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完全不值得我們耿耿於懷。
 往後餘生,告訴自己,得也開心,失也淡定,
 看淡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事,
 沉默安靜,淺笑安然。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很喜歡在動態,朋友圈上用簡單的幾句話,
 表達一些自己當時的所見所感,
 或者一些別人不易察覺的小心思。
 等到多年之後,再去翻曾經發的動態、朋友圈,
 會覺得自己曾經的言論很矯情,
 恨不得全部刪除。
 其實,這就是生活的本質,
 不管當初多麼歡喜、在意,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切都會慢慢變淡,
 成了你生命裡一段縹緲的記憶。
所以,你越來越沉默,
 越來越不喜歡在人前表現自己,
 越來越深刻地明白:
 愛過恨過,皆成經過,
 好事壞事,終成往事。
 把心放寬,把事看淡,
 在沉默中獨享自己的小心事,
 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喜歡沉默,
 不過是因為越來越成熟。
 當你越來越沉默,
 越來越不想說,應該是你越來越成熟,
 很多事看淡了,很多人看輕了。
 所以,當想爭辯的時候,
 想一想,就算了,於是選擇了沉默。
 也不再像年少的時候那樣,
 時時想著如何融入別人的世界。
 年歲漸長,慢慢喜歡上安靜和獨處。
閒來無事,
 給自己和家人準備一頓精緻的餐點 ;
 打掃屋子,擺上自己買來的好看的小飾品;
 戴著耳機,聽著喜歡的音樂在公園裡散步;
 捧一本書,安靜地待一個下午。
如果你遠遠地看見一個人,
 端坐一隅,淺笑安然,不喧囂,不張揚,
 他並沒有不開心,
 只是覺得,沉默的狀態,更舒服。
 一個人再聰明,也不能事事都看透;
 一個人再智慧,也不能人人都看懂。
 真正成熟的人,明白往事如流,
 人生最好的狀態,不是避開車馬喧囂,
 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往後餘生祝你
 不爭不搶,不鬧不惱,不卑不亢,
 沉默以對,寂靜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