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沒禮貌」比沒專業更糟,不要讓你說話的方式,拉低了你的層次!

沒禮貌的人比沒專業更嚴重,因禮貌關係到一個人的人品和素養,一句話說錯,可能就會讓他人否定了你。
說話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動嘴就行;說話也是世界上最難的事,如果方式不對,輕則事倍功半,重則一出口成千古恨。
因此,與人溝通,或者說話時,我們有必要規避一些不良的說話方式,這樣才能讓討論或對話,真正的形成結果,而非草草收場或引發爭吵。

週末跟好友逛超市,採購完在排隊結賬時,一對情侶的爭吵引起了我的注意。
和大多數吵架相似,他們的爭吵也是由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引發的。
這對情侶剛結完賬打算離開結賬台,女生驚得一下,問男生:「剛是不是忘了買沙拉醬了?」
不等男生反應過來,女生便喊道:「當你女朋友真倒楣,連我喜歡吃的東西都不記得買。」
男生原本一臉內疚,聽了這話,火氣瞬間提了上來:「搞得你記得清楚我喜歡吃的東西一樣,你都記得給我買過什麼啊?」
最後的結局自然是越吵越凶,互不相讓了。

說到底,爭吵的起因不過是一件小事。解決的方案也很簡單,再去趟超市就好了。
可當一方變得情緒化並開始責備另一方時,表現出的憤怒常常會無意識地讓對方變得敏感,從而想要抓住對方的缺點,以挽回一點面子。
相反,若女生能夠心平氣和地與男友說,相信大部分男生都願意為換得女友歡心而再跑一趟超市。
要知道,任何關係,一旦交談雙方被情緒所掌控,結局多半就不盡如人意。

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中有這樣一幕場景。
爸爸林永健和孩子大俊一同回屋,進屋後大俊看到桌上放著牛奶,就往包裡裝。
爸爸看到後非常生氣,痛罵到:「哎呀媽呀!你裝它幹嘛,你這樣很不好呀...」
大俊委屈地把牛奶從包裡拿了出來。
冷靜下來的爸爸找大俊談心,「林大俊,佔小便宜可不好呀,我們幹嘛要佔便宜呀,你缺吃嗎...」
誰知道,原來大俊只是想著給其他小朋友。


這位爸爸的表現就是典型的「輕易下結論」。
原本值得表揚的事,卻硬生生變成了責罵。

這樣的案例還有許多:
「你想紅想瘋了。」
「不就是藉機抱大腿,炒作自己嗎?」
「我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你不用裝了。」

人際交談中,我們常常有一個致命的惡習,就是我們都喜歡假設對方的意圖。
然而,當你所參與的對話中充滿了預先假定,那其實你是在與自己對話,同時也封鎖了對方的言路。
如此「一廂情願」的交流方式,顯然無益於事態的發展。


畢業後的一次同學聚會上,大夥興致勃勃地談論著各自的工作。
聊到一半,男班長看了一圈,說只差我同桌沒到。
同桌是個文靜乖巧的女生,畢業後憑藉家裡的關係直接進入國有銀行。
這對於當時初出茅廬的我們,算是一份不錯的工作,班裡許多同學都羨慕她。
同桌原本也很喜歡,但是不久,她所在的行裡因為人事變動,需要將她調到一個較遠的支行。

她父母覺得就她一個女兒,不願讓她離得太遠。就這樣,如今的她正在尋找新的工作。
班級裡的女生畢業時有個微信群,同桌的事我們女生是知道的。

大家正要準備上桌,同桌剛好來了。
許久不見,她臉上像是多了些許憂愁。


她熱情地和每一個人打招呼,然後找位置坐下。
她似乎聽到了大家的談話,對於該話題,她大概是不想參與,就轉過身問我的近況。
不等我們聊上兩句,桌上一女生便問同桌:「銀行裡的工作很舒服吧,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錢多事少離家近吧?」
同桌臉上露出一絲尷尬,吞吞吐吐地說:「我準備換工作了......」
氣氛一下降到了冰點。
自從這件小事過後,大家都不願再在那女生群裡談論私事了。

事實上,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你如果知道但又幫不上人家,那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問東問西。
明知故問,顯露的不是你的關心,而是張揚你的惡意。
當局人更是可以通過你說出的話,判定了你的修養程度。

《溝通的藝術》一書作者指出:「溝通能力是可以後天學習的。」
也就是說,無論你現在是否能夠規避上述不良的說話方式,但只要你認真學習,最後你都能做到。
沒有人是天生的溝通高手,願你我都早日習得必備的溝通能力。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