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你知道我養你多不容易嗎?」多少父母拿著「付出」壓迫孩子?

父母們總是用盡全力想給孩子最好的,
但是他們真的需要那些嗎?

又或者這一切反而對他們來說是個負擔呢?

付出感,
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所付出和犧牲的補償心理,
付出感越強,
越希望收到相應的回報。

家庭教育中,
很多父母總是帶著付出感來養育孩子。

一、父母付出感越強,孩子心理負擔越重

很多父母喜歡對孩子抱怨生活的苦,
訴說自己的不容易,
或是出於教育的目的,
刻意讓孩子產生一種愧疚感,
來讓孩子順從、懂事。

「我每天起早摸黑送你去上補習班,你考這麼點分數對得起誰?」、
「我含辛茹苦把你撫養大,你就這麼跟我說話?」、
「你知道我和你爸掙點錢多累嗎?你還要買這麼貴的玩具。」

雖然父母話裡沒說,
但是同時會給孩子傳達出這樣的意思:
「賺錢很難」、
「你是累贅」、
「我們這麼不容易,你還要這麼不懂事?」、
「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就該聽我的話」


二、父母付出感越強,自己越不快樂

養育孩子,
原本可以是一件快樂的事:
「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
欣賞他在這個過程中的點滴變化,
享受親子相伴、共同成長的時光,
這些多麼有意義。」

可是有很多父母卻把生養孩子變成了一件功利的事情:
「我為孩子付出,孩子就必須回報我,不然就是對不起我。」

這種付出感一旦產生,
就很容易心理失衡,
因為付出純粹是父母的個人選擇,
但是孩子的回報卻由不得父母來決定,
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

因此那些感到自己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父母,
心理失衡,就會怨氣衝天,
管理不好情緒的,
容易把怨氣都撒在孩子身上。

父母怨氣越重,孩子越想逃離,
親子關係也越來越差,
對父母本身和孩子,
都是一種傷害。

總是帶著這種感覺,
每為孩子付出一點就會覺得自己在犧牲,
養育孩子的樂趣根本體會不到,
只會與幸福漸行漸遠了。


生和養,從來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三、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會捨得讓他背負「被付出」的沉重感

《麥兜-我和我媽媽》裡,
麥兜從小沒有爸爸,
麥兜媽媽要打很多份工來維持母子倆的生計,
比很多父母或許要艱難得多。

可她卻從不會在麥兜面前訴苦,
而且在帶著麥兜經歷生活困苦的時候,
總是用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影響著麥兜。

帶著麥兜街頭賣藝,
翻滾麥兜,逗得他哈哈大笑;
去菜市場,教麥兜學會萌萌地說:
「便宜點賣掉算了」
這樣淘氣地替媽媽拿到更好的價錢。

麥兜一直吵著要去馬爾地夫度假,
媽媽就帶著他坐公車到廉價酒店,
假裝在韓國和日本,
唱歌跳舞吃美食。

麥兜媽媽完全可以跟麥兜大吐苦水,
訴說自己的不易,
以此來跟孩子提各種各樣的要求,
但她沒有這樣做。


她用自己的堅韌和樂觀,
承擔了一切生活的沉重感,
給了麥兜一個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

養育一個孩子,或許沒有誰比誰更容易,
區別只是在於有些父母選擇自己說出來,
而有些父母,選擇了交給時間,
讓孩子自己感悟到這一切。

這是一種不捨與心疼,
也是一份對孩子最純粹的愛。

當你感覺心力交瘁患得患失時,
意味著你可能在透支自己了,
需要停下來審視一下自己的生活節奏,
調整自己的心態。

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
不把自己的個人價值與孩子聯繫在一起,
少一點索取,多一點真心;

孩子沒有要求你為他犧牲,
給不了的可以選擇好好解釋,
或者用其他方式來實現,
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感受到你在盡全力愛他;

收回沒必要在孩子身上付出的時間和精力,
努力經營好自己的生活,
成為孩子的引導者和榜樣,
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不要害怕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只要你不無限溺愛,
或是總想包辦替代、控制孩子,
你的付出,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真正的愛,是相互的尊重,
孩子的回報,也是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
而不是父母用付出感索取而來。

就像一首歌的歌詞寫道:
「寶貝,你聽到了嗎,
不必給我任何報答,
養育你的日日夜夜,
我已收穫,最美的時刻。」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人生向前走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