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成長是加法,而成熟是「減法」;女人,醒醒吧其實你不需要那麼多「朋友」!

前段時間,張韶涵上了吐槽大會,
在節目中,她半調侃半真摯地
說她的朋友很少。

在我們的印象中,
這似乎就代表人緣不好,個性孤僻。

但張韶涵卻用一句話化解了
這個刻板印象,她說:
「我不需要給我修路的朋友,
因為我自己有翅膀。」

生活中,很多人跟張韶涵不一樣,
總是把朋友少當作一件十分丟人的事情。

有些人說起自己認識多少人,
自己微信里加了多少好友,
總是一臉自得的樣子。
但我覺得,其實所謂朋友,
真不是越多越好。

熱絡的社交後,
只交織出了無盡的寂寞,

那些「雞肋」一樣的朋友,
你的通訊錄裡,有多少好友?

曾經看過一部短片,
短片拍攝者同樣也
向幾名被採訪者提出了這個問題。

有人說幾百個,有人說幾千個,總之都不少。
於是主持人讓他們開始刪除,
先是刪除那些半年沒有聯繫的朋友,
然後再刪掉工作關係,應酬關係的朋友……


大家一個接一個地刪,
原本有上百上千好友的通訊錄,
最終幾乎都只剩下兩三個好友,
有人甚至一個都沒有。

不過短短的幾分鐘,
便暴露出了現代人交際的一個現狀:
表面的繁華下,其實隱藏的是巨大的空虛。

現代社會,我們每天都能認識到
各種各樣的「新朋友」,
聚會裡,工作上,旅途中,
慢慢地,我們通訊錄中的好友越來越多,
加入的群聊也越來越多。

表面上,我們的生活好像越來越熱鬧,
但一旦出現一個契機,
我們就會發現,這熱鬧背後,
其實是無盡的寂寥。

朋友曾向我傾訴,
畢業後的他曾十分熱衷於
參加各類社交活動,
今天和這個吃飯,
明天和那個喝酒,
微信裡雜七雜八的朋友加了很多。

他一度以為他人緣極好,
頗有點朋友滿天下的感覺,
可就在上個月,他父親生病,
他手頭臨時周轉不過來,
整個人也慌亂得不行,
那些朋友卻突然全部不見了。

最終伸出援手,幫忙找醫院,
安撫他,甚至借錢的,
還是那些知心的老友。


看著微信列表的上千好友,
他頗有感慨,他說他現在很迷茫,
不知道自己這種交際,
維持看似熱鬧的人際關係,
究竟意義何在?

以為是獲得,其實是失去

很多人愛社交,
這是一件眾所周知的事情。

俗語裡便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大部分人在潛意識裡,
都習慣把每一個人當作潛在的人脈資源。
於是便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們的微信好友裡,
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點贊之交,
有些人只見過一面,
還有很多人甚至從沒見過面。

但是我們仍然會閲讀他們的每一條朋友圈,
並在下面點贊或評論,
好像這樣便完成了一次交際,
我們的關係又更近了一點,
如此他們便會在我們的人脈圈裡。

這種做法,實在是太小看了人脈這個詞。
很喜歡《奇葩說》辯手楊奇函的一段話: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學生,
上午圍觀了成龍的新片發佈會現場,
下午旁聽了馬斯金的制度經濟學,
晚上買票參加了李澤楷的慈善晚宴,
這些能說明什麼呢?


你向成龍要簽名成龍保安依舊會攔住你,
馬斯金不會給你寫推薦信,
李澤楷也不會跟你合夥做生意。」

你看當我們自身與
他人能力差距太大時,
所有所謂人脈,
其實都只是無效社交。
更何況,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當你喝一杯果汁的時候,
你就喪失了喝一杯清茶的樂趣。

女人,與其投資無用的社交,
不如投資自己的腦袋

當我們把時間放在擴展無用人脈時,
我們失去的,是提升自我的時間;
反之,當我們把時間放在自己身上,
等我們足夠優秀,
便自然而然能擁有許多優質人脈。

曾經看過一組數據,
我們每個人一生大概會遇到兩萬七千人,
但能陪我們一直走下去的,
往往只有兩三個人。

很多人可能在我們的生命裡
出現一下子,便再無登場機會了。
那麼,何不為自己的人際關係做做減法。

丟掉那些浪費我們時間的無效社交,
刪掉那些佔據我們生活的「雞肋」好友,
把時間放在真正需要用心的事情上去。

人生不過短短數十年,
珍貴的時間,
應該留給那些重要的事和人。
共勉之。

{DM_AfterContent}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