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佩甄:理財態度決定你未來高度,用27K月薪4年內存百萬!靠這「5個觀念」!

我們從20歲開始,剛剛嘗到錢的滋味,很多人就開始月光了,賺到一點錢,就立馬花掉。

前幾年最流行的是,這個世界很大,我要去看看,然後為了窮遊,把所有的錢都花掉了。

然後到了30歲,發現自己還是一無所有。

如果你到了30歲還沒有10萬元的存款,那麼你就非要看這篇文章不可了。

你的存錢「效率」及格嗎?

以省錢形象著稱的藝人,佩甄曾說過:

「理財是一種生活態度,態度對了養成習慣,自然就能讓錢變大。」

像她初入職場,從事節目企畫工作,當時月薪是 27K,但靠著寫劇本、教英文,當外景主持人等兼差增加收入,短短 4 年內,就存到人生的第 1 個 100 萬元。

重複同樣的行為,只會帶來同樣的結果,台新銀行營運事業處,副總經理張志先說:

「如果不想窮一輩子,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和執行理財計畫的紀律,綜合眾專家學者,與不知窮滋味的存錢高手的經驗和看法,整理出 6 個好觀念,學起來,遠離貧窮不是夢。」


1.養成強迫儲蓄的習慣

從窮出身到富人生的道路,英文補教界天后,徐薇也走過。

從小家境不優渥,甚至連大學註冊費都差點繳不起,所以徐薇的學生時代,多在半工半讀中度過。

賺的錢除了幫家裡繳會錢外,也拼命為自己存錢。

她曾提到當年的刻苦生活:
「我都坐沒有冷氣的公車,因為可以省 2 元。」

如今事業版圖遍佈全台,名下還有至少 5 間房產,徐薇把成就歸功於勤儉的習慣。

現在的她,還是習慣隨身攜帶折價券,每月至少存下 6 成收入,並把開支控制在 1 萬元以內。

她說:
我最大的樂趣,就是看到存摺數字不斷增加!

一般專家建議「收入-儲蓄=支出」,領到薪水後,應該先把要存多少錢扣掉,剩下的薪資餘額才是生活費。


但要如何讓「強迫儲蓄」發揮真正的效果?

有 3 個方法可以參考:

1、 領到薪水後,立刻把要儲蓄的錢,存到另一個沒有提款卡的帳戶中
2、 定期定額買基金,設定每個月在領薪當天把錢做扣款
3、 買短年期儲蓄險,每個月自動轉帳把錢存到儲蓄險中。

2.絕對不要負債享受

過去台灣曾因信用卡申辦容易,先享受、後付款蔚為潮流,造成卡債族暴增,經常看到喊窮的人,手上卻拿著,最新款式的手機跟名牌包。

找藉口花錢、沒理由存錢,只會陷入貧窮的惡性循環!

張志先提醒:
上班族應該要量入為出,消費前先分清楚想要和需要,學會克制物質欲望,才有可能跳脫貧窮的老鼠圈!

美國知名財經雜誌《Kiplinger》
總編輯 Knight Kiplinger 也曾說:
「成為有錢人的最大障礙,就是在還沒成為有錢人時,就先過著有錢人的生活!」

3.越早開始投資越好


很多人對於理財規畫缺乏急迫感,殊不知「時間就是金錢」,舉例來說:
如果 30 歲要累積到 100 萬元,20 歲開始存,以年化報酬率 8% 計算,每個月只要存 5430 元,若是 25 歲才起步,每個月就要存 1 萬 3520 元!

晚 5 年投資,每個月要多存近 1 萬元。

越早投資壓力越小,投資基金長達 20 年的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研究部副總羅尤美,她的理財祕訣就是「越早投資越輕鬆」!

當初一進基金公司上班,便每個月扣款 3000 元買台股基金。

她認為越年輕時投資,比較能夠承受風險,且因投資金額較小,就算有虧損,也不致於拖累整個財務狀況。

給人精省善於理財形象的藝人,侯昌明曾透露:
每個階段,他都有明確的財富數字,作為打拼的動力!
像是 25 歲時,強迫自己一定要賺進第 1 桶金;
30 歲時,朝人生第 1 個千萬邁進;
40 歲時有了家庭和小孩,訂定人生至少要有 5000 萬元;
現在則設定「50 歲存到1億就退休」

4.把現金變成好資產

莊圓年輕時存了錢之後,儘管房貸利率高掛,還是咬牙貸款買房,「現在看來非常值得」

靠房屋投資累積千萬身價的,財經節目主持人陳斐娟也認為,房子是很好的投資工具,所以存到 100 萬後,選擇大膽買房來賺錢。

她曾以八二法則來彰顯購屋的好處,「有 8 個人買進的房地產會增值,可能只有少數 2 人的房產不會漲。但股票卻是相反。」

5.投資自己穩賺不賠

觀察成功人士都有的共同特質之一,就是不斷投資自己!

當時只有高職畢業的莊圓,在事務所上班時,仍利用假日時間不斷進修,提升專業度為自己加薪,同時也養成讀財經報紙的好習慣,幫助她在投資上獲利。

6個壞習慣,讓你只能當窮人...

辛苦省吃儉用,不如學好理財!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佛緣心語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