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成績是很重要,但絕對不是唯一!」 你最該留給孩子的不是房子、金錢,而是「這3種」能力!!!

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為他們比任何一位學校的老師陪伴孩子周圍的時間都來得更早也更長。
父母最有責任也最有義務教會孩子以下幾重要的能力,讓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活得開心、遊刃有餘。
這或許是父母能留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

一.讀書和學習的能力
現代社會是個學習型的社會,知識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
每個人都必須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實現個人的提高和階級的突破。
拒絕學習,不會有所成長,便很難有所作為。

巴菲特之所以成為一代股神,成為令人難以企及的投資大師,正因為堅持終生學習和讀書。
他每天都會按時起床, 花大量的時間閱讀各種新聞、財報和書籍。
他的辦公室沒有電腦,沒有智慧型手機,只有身後書架上的書籍,和一桌子攤開的新聞報紙。
而他每天就坐在那裡閱讀和學習。六十年如一日,從富有活力和激情的年輕人變成白髮蒼蒼的老人。

讓孩子讀書學習,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讓孩子培養終身堅持、學習的好習慣。
為了給孩子以後的人生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正如龍應台所說「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活得有尊嚴,有成就感。」
讀書和終生學習, 是孩子用最低的成本, 提高自己的知識、 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徑。
最終的收穫和回報也會遠遠超出想像。


二.與人相處的能力
男孩從小就是學霸,一路明星中學,最後保送進名牌大學。可在大學畢業後,他卻連續失業好幾次。
屢次碰壁下,他便意志消沉,放棄找工作,每天躲在家裡當啃老族,和廢人沒有差別。
母親曾經去找過兒子的前主管,聽主管講,她兒子學歷是高,能力是不錯, 但為人處世就是不行。
主管批評他,第二天就賭氣不上班;等電梯時遇見主管,也從來不相讓;見了同事不打招呼,意見相左時,毫不留情地當眾斥責同事,得理不饒人...

很多家長有一個錯誤思維:
「孩子成績好就是優秀,把孩子送進名校,自己就是成功的?」
成績是很重要,但絕對不是唯一, 「社會」才是檢驗一個人的最終標準。
孩子終歸要離開我們,走上社會,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與這個社會周旋。
我們可以在他年幼時為他提供舒適的生活、極致的呵護,但不可能陪他一輩子。
總有一天,他要獨自面對這世界,自己解難題,自己擔風雨,自己殺血路。

在《7堂課塑造高品質原生家庭》中說:「如果真的愛他,就該在他離開之前,教會他與人相處的能力、與世界相處的能力,讓他在社會上活得順暢,這才是對他最大的幫助和呵護。」
自我保護的能力對於家長來說,你可以不教孩子變聰明,可以不教孩子成功,但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這個世界有太多陰暗醜陋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做父母的,不會時時刻刻都陪伴在他們身邊。
所以,教會孩子保護自己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希望以下幾點,能從小就教給孩子:


1.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要位。
與學習、財富、地位、愛情相比,人身安全要排在首要的位置。
因為人身安全重大到對人生絕對有一票否決權。
生命危急關頭,身外之物該捨就捨,請先保全自己的生命。

2.在任何情況下,切記不要激怒對方。
無論何時何地都應學會避其鋒芒,學會委婉表達,學會慎言。
講理論事可以,但是不要說惡話,不要出言羞辱。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敏感點。
而有時候,一句話就可能引爆這個點,讓他做出瘋狂、喪失人性的事。

3.防人之心不可無。
對陌生人要有防範意識,不要喝陌生人的飲料,不要吃陌生人的糖果,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
不僅僅是陌生人,也要小心危險的熟人。有時候,熟人比陌生人更可怕。
與熟人相處,要記住一個原則:保持真誠、友好,但要有距離。
一段有距離的熟人關係,才是相對長久和安全的。


4.從小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
在孩子讀幼兒園的時候,就要告訴孩子什麼叫隱私部位,有人摸了隱私部位,一定要回家告訴家長;
讀小學階段時,要告知孩子隱私部位的準確學術名稱,並強調,絕對不允許任何人看和觸摸。
如果有人有這種行為,一定要勇敢地說不,拒絕這種請求。

三.不輕言放棄的能力
泰國的一則家庭教育公益短片《豆芽引發的夢想》,短片中的媽媽四年級就輟學,幾乎不認得字。
但是她的教育方式讓我無比佩服,同時又深感慚愧。
小女孩跟著媽媽去菜市場,看到有很多人在買豆芽,於是問媽媽:「為什麼豆芽賣得這麼好?」
媽媽說:「因為只有那一個攤鋪在賣豆芽菜啊。」小女孩突發奇想:「那可以自己培育後再賣嗎?
媽媽點了點頭:「呃……我們可以試試!」回家後,媽媽就和女兒一起動手種豆芽。

沒想到,過了幾日後,豆芽全部枯死了。
看著枯死的豆芽,母女兩個都有點沮喪,但是媽媽卻說:「沒事,我們再試一次。」
於是,母女兩個買了專業性的書籍,一起學習如何科學地種豆芽。
但是因為她們忽略了豆芽需要早晚澆水,再一次失敗了。
坐在漏雨的房子裡,看著存摺上微小的數字,媽媽流下了淚後,又對著女兒笑著說:「我們再試試。

短片中小女孩的原型後來一路讀到了博士,拿到了獎學金,在瑞典進行學術研究。
正是媽媽的不輕言放棄的精神 和那一句「我們試試」, 就像是一劑神奇的養料,滋養著孩子的好奇之心和探索世界的精神,讓孩子的知識之樹生長得無限繁茂。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