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越愛講道理的父母,孩子越「不聽話」!「這3種」方式對孩子非但無益反而「有害」!

天下沒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長首先要做得有道理,比說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 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
但人們也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並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知」的事情。
而是一個主動的和建設性的過程,這在理論上無人不承認,而在實踐中又無人不違反。
要讓兒童「明白道理」不要僅僅把道理告訴兒童, 必須要讓兒童有機會在實踐中獲得連續不斷的經驗。

曾經有則新聞,廣州張中良夫妻收養了10個孤兒。
孩子做錯事,張中良與妻子不會責罵他們,也不講大道理。
而是讓孩子們通過體驗,來完成對一個道理的認識。
某次,張中良讓小女兒帶著眼睛看不見的姐姐出去玩,不知為何慕恩將姊姊丟在外面,獨自回家。

張中良知道後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讓小慕恩做了一個體驗,用毛巾蒙住慕恩的眼睛,讓她自己在外面走一段路。從此以後,慕恩變得特別懂事。
這一個細節,足以讓我們對張中良夫婦更加敬佩,他們也許沒學過教育學、心理學,對教育的理解卻那樣透徹,沒有對孩子的真愛,是不可能有這份悟性的

「行不言之教」是傳誦千古的經典教育方法,理論上人們都認可,可遇到問題時,大多數人的第一個念頭總是如何勸說孩子,如何給孩子講道理。
比如年輕父母們陳述了老人帶孩子如何包辦溺愛,導致孩子有許多毛病,後面提出的問題卻是:
「這種情況下,我該怎麼講道理,讓孩子改正缺點?」


也有不少家長,他的孩子遭遇了學校老師的冷暴力,導致孩子厭學。
家長不去想辦法向學校反映,解決老師的問題,也不去做任何和老師溝通的努力,卻問
「如何給孩子做思想工作,讓孩子不再厭學」這樣奇怪的邏輯經常遇到。
明明是成年人做得不對,傷害了孩子,卻把改造的矛頭對準孩子,指望動動嘴皮子,說點什麼,就可以改善孩子的狀態,這怎麼可能?把「講道理」當成教育, 幾乎是「問題家長」的通病。

人們對「講道理」的偏好 來自思維慣性。
從小在家庭、學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
在他們的經驗和認識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係,就是告知與被告知的關係;
所謂教育,就是「明白人」對「不明白人」說話。對孩子表示負責和愛,就是大小事告訴他們如何做。
不過這種單邊主義思維方式,最容易讓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不少家長,包括很多學校老師,面對孩子的問題時經常脫不了這樣的套路:
先講道理,講道理不行就批評, 再不行就通過發脾氣來征服或在孩子的感情上做文章。
比如陳述我為你付出多少辛苦,你卻這樣不懂事……以此來「感化」孩子。

思想家盧梭說過,3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
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這3種辦法恰是很多家長身體力行,運用最純熟的。
每當我在不同場合引用盧梭這句話時,總是會引起別人的疑問和困惑,如果講道理孩子不聽,除了生氣或感化他,還有什麼方法呢?難道不要教育他嗎?


用思想家盧梭的話來說就是「冷冰冰的理論, 只能影響我們的見解, 而不能決定我們的行為;它可以使我們相信它, 但不能使我們按照它去行動, 它所揭示的是我們該怎樣想, 而不是我們應該怎樣做。」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實東西方先哲們的觀點,從講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間的距離可能很遠。
一個人能否接納別人的觀點,首先取決於情緒,其次取決於對方的行為,最後才是對方的語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

講道理孩子不聽, 不妨換個做法
孩子有時候確實會有些令人不可理喻的想法,給家長帶來麻煩。遇到這種情況,
除了想辦法和孩子溝通,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他的想法和願望,不要輕易說孩子不聽話。
家長當然可以直接給孩子講正確的道理,但如果孩子不聽,就應該考慮換種說法。
實踐證明,想要孩子接受一個觀點,從情緒上入手最容易,通過問答的方式,試著讓孩子去思考,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這樣的方法屢試不爽。

教條不重要,教養才重要
做「不講道理」的家長,並非完全否定言語的必要性。
而是強調口頭教育的適度性和行為教育的重要性。這裡另有3條建議:

一、講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給孩子講點什麼道理,必須首先確認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
經常遇到心口不一的家長,比如有的家長明明自己對孩子的考試分數斤斤計較,問得問題卻是:
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時,如何給孩子做思想工作,讓他不要在意分數?


把「如何說」僅僅理解為一種說話技巧,這是一些人在教育上始終不得要領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像文字所到之處是一個人的思考所到之處一樣;語言所到之處,也應該是一個人觀念所到之處。
與其向別人討要說話技巧,不如靜下心來想想,我自己到底是怎麼想的?

二、避免向孩子灌輸庸俗價值觀
生活中經常看到些許家長自己站位不高,卻熱衷向孩子傳達不高明的見解,甚至是庸俗的人生經驗。
有的家長暗示孩子不必在學習上幫助別的同學,給別人講題既浪費時間,又容易被別人超過。
生活就是競爭,別人走得靠前了,你就落後了。

孩子從這些所謂的人生道理上,學會了小鑽營、小算計,卻學不到大胸襟、大情懷。
而這樣的講道理,實際上是在降低孩子的視野和胸襟,束縛限制了他的發展。
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給孩子講出能讓他飛翔的道理,家長自己就要具有藍天的胸懷和高度
如果感覺自己的高度不夠,不知道該如何說,什麼也不說總比胡說好得多。

三、切不可把「不講道理」 做成「不講理」
有些家長確實很少對孩子講道理,他們很直接,三句話不對就把孩子罵一頓或打一頓。
這就不是我們這裡所說的「不講道理」而是不講理了。
更有些家長,對孩子簡單粗暴,卻在事後美化自己的行為。
例如,打了孩子,然後又深情地講「孩子,我為什麼打你」通過煽情來為自己的行為找遮羞布。
這簡直是強盜邏輯,矯情了得,是更深層面的不講理。

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發脾氣加虛偽是下下下策
總之,教條不重要,教養才重要。盧梭說過,事事講一番道理,是心胸狹窄的人的一種癖好。
有氣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種語言的,他通過這種語言,能說服人心,作出行動。
想讓孩子懂道理,家長就要口頭少講道理,行為符合道理,孩子才能明白,這就是教育的道理。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