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抱的太緊容易受傷!好的關係需要一些「空間」!

都說車與車靠得太近,容易出車禍;人與人不分彼此,容易起糾紛。
抱的太緊,容易受傷。朋友、夫妻也好,還是親人也罷,即使關係再好,也不能天天泡在一起。
換句話說,親密有間,才是相處之道,有張有馳才能讓友誼長久
人和人之間,不要太近了。太遠傷情,太近傷誼。
感情再好,也需要空間,關係再親,也要有自我。

最近因為節目《我家那小子》播出後,就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和討論。
其實最受關注的就屬於朱雨辰和他的媽媽了,對於朱雨辰的媽媽來說,朱雨辰好像永遠是個孩子,長不大,也離不開媽媽。
所以儘管朱雨辰現在39歲了,他媽媽還是把他當成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看待遇照顧。
她甚至還說為了兒子,她完全沒有自我,她的生活完全就是為了兒子,一個人能頂兩個菲傭,最後還表示:「我是用整個生命還對待兒子的。」
那麼具體有什麼表現呢?

她會每天早上4點就起床為兒子煲梨汁,每天榨一杯果汁給兒子喝,當兒子不想喝,要求停止一天果汁的時候,她拒絕了,還是要求兒子必須要喝,美名其曰是對身體好。
而且為了怕朱雨辰吃不好,不管兒子走到哪裡,她都會跟著兒子南征北戰,為他做飯,就連拍戲也不例外,就好像一個移動的廚房。
而且更讓兒子感到意外的是,她就連兒子的每一段感情都要干涉,簡直就把兒子變成了媽寶男。
並且最引發網友熱議的是,她選兒媳婦的標準。


她說:「男女分工不同,女的就應該做賢妻良母。」
意思就是,要像她一樣,把兒子「照顧」的細無巨細。
但是她不知道,每一段感情都是相互的,如果一味的太過於要求就被變成負擔
朱雨辰也明確的表示,媽媽的這種愛,讓他感到很有壓力。甚至在讀大學的時候,為了擺脫媽媽的過於干涉,還特地去了北京讀大學,但是無果,後來媽媽還是跟著去了北京。
很多人說,朱雨辰之所以現在還單身,跟他媽媽有很大的關係。

不僅如此,就連朱雨辰的姐姐也因為媽媽對於兒子這種過於沉重的愛而感到壓力,不敢結婚。
一味的為了對方好,而過於干涉,這種愛無疑是沉重的,就像朱雨辰一樣,感到壓力但是有無可奈何。
每一字「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的背後,都有一個無可奈何的人,他們會被這種「好」傷害,但是又無法擺脫。


其實,不管是親情、愛情亦或是友情,每一段關係,都應當保持適當的距離,給對方以及自己一點空間。
不然有時候抱的太緊,容易讓雙方受傷。就像兩隻刺蝟一樣,隨著天氣越來也冷,為了取暖,他們的身體本能的靠在一起,越抱越緊,但是他們都忘他們身上長滿了刺,每靠近一點,都會傷害對方一分。

於是抱緊了又分開了,之後因為冷又抱緊,又分開,慢慢的,他們開始找到了一段適當的距離,相互之間既可以取暖,又不會刺到對方。
其實人也一樣,有時候抱的太緊,也容易受傷。只有保持一段適當的距離才是最舒服的方式。
不管是與誰相處,都需要適當的距離,給彼此一點空間,才是一段關係最好的相處方式。


人際交往心理學研究發現,中等程度的空間距離最能產生較強的心理吸引效應,而過近或過遠的空間距離都會使人產生排斥或疏離的心理效應。
這就是心理距離效應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應該有自己的空間,就算是子女,也終有一天會長大獨立,脫離父母的依賴。
該保護的時候保護,該放手的時候放手,這才是對睿智的做法。

人都有自己的空間,外面部分給別人,裡面部分給自己;人都有自己的磁場,太近相互排斥,太遠難以吸引。
相處是一種學問,需要不斷地調整直到最適合。
情是一杯清水,需要冷熱適中,不冷不熱,喝下去的感覺是最舒服的。
有時候要試著放手你就會發現,不管是對你還是對他,都是一份禮物。
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也不要把對方看的太重,親而不密,才是最舒服的狀態。

「因為我是為你好!」有多傷對方,別以自以為的好讓對方壓力倍增▼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