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低聲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強力推薦)

從小,我就習慣了爸爸的高嗓門。他無論和誰說話,都是大眼睛一瞪,聲如銅鈴。

然後伯父和人說話也是,貌似天生的大嗓門,用我媽媽的話來說,這哥倆和人說話,永遠像是在吵架,就不能聲音小點,慢慢的,清楚的說嗎?

girl playing guitar near wall

到後來我長大,嫁人,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公公婆婆之間的說話方式很有意思。他們從來沒有大聲說過話,日常間的柴米油鹽,都是慢慢的,一個字一個字地,和和氣氣地說。

我才明白,正常的說話方式就應該是這樣的。
又聯想到平日里我們教育孩子,總是說著說著,不知不覺就提高了音量,帶上了情緒。逼迫孩子看我們的臉色行事,讓他們根據我們音量的高低,來判斷事情的嚴重性。

boy in green shirt holding red paper heart cutout on brown table

說話是一門藝術。我們要教育孩子如何說話,就更需要自己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個好榜樣。

想到那段很多人都聽過的話,在此把它貼出來,希望大家和我一樣,可以記住它,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能把這一點教給他:
急事,慢慢的說;
大事,清楚的說;
小事,幽默的說;


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
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的說;
開心的事,看場合說

boy singing on microphone with pop filter

何為低聲教育?
低聲教育是與教育孩子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家長或幼師常常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不管你是嚷嚷不休地說服教育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式教育,孩子全然不理你。

如果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這時候就要考慮改用低聲教育的方式了。


boy wearing gray vest and pink dress shirt holding book

低聲教育——科學依據
心理學家對錶達哪些事情該用怎樣的聲調進行了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這是因為:

1.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緒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有利於溝通。

2.低聲批評孩子,不僅可以集中對方的聽力,而且也可以先發製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

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聲責罵孩子,孩子反抗的聲音也不低,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惹得大人一肚子氣,孩子也不服氣。

3.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大人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靜,開口大聲責罵的父母,肯定對孩子的性格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boy sitting on bench while holding a book

低聲教育——辦法措施
1批評孩子要降低聲調
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緒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有利於溝通。低聲批評孩子,不僅可以集中對方的聽力,而且也可以先發製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

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聲責罵孩子,孩子反抗的聲音也不低,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惹得大人一肚子氣,孩子也不服氣。

2運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詞
對許多父母來講,控制自己不去批評孩子是很難的,因此,說話前請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詞,效果會很好。比如“我愛你,但是你的行為我不能接受”,這種話初聽會覺得很生硬,但過一會兒,孩子很自然就會明白你的意思了。

girl wearing black headphones

3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釋給他們聽
比如帶孩子逛超市,告訴他不要亂動商品,並警告如果違反的後果將是什麼。你要從頭到尾貫徹到底,無需大聲威脅。

4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就事論事,不要隨意發洩對孩子的情緒,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包括爸爸媽媽的尊重,而這種尊重、信任,會使孩子產生自信,是他們前進的重要動力。每一個爸媽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是打罵教育絕對不是最好的辦法,一時起到的作用也不會長久。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