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功女人這麼做
  2. {parent_category}
  3. {sub_category}

如果孩子有「3個怪癖」,說明學習能力強,爸媽千萬別制止!

  • Micah

  • {create_time}
{DM_BeforeImg}
{img_source}
{DM_AfterImg}

每當部分爸爸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奇怪的行為舉動時,往往會直接糾正孩子的行為,而不去深究孩子產生這種行動的背後原因。事實上,孩子們所展現的一些怪癖正是學習能力強的體現,父母千萬不要錯誤地糾正孩子,扼殺掉他與生俱來的天賦!

上次同學聚會時,有朋友在飯桌上說,她小時候很喜歡畫畫,但母親在搖籃里掐死了她對畫畫的熱愛,這真成了她心中無法釋懷的遺憾。

朋友成年後也順從了媽媽的想法,申請金融專業,畢業自然去證券公司工作。我的朋友還說如果以後有了孩子,會把家裡的牆壁當做一面塗鴉牆,她想讓孩子享受最自然、最真實的樂趣。

其實像我朋友一樣的孩子有很多,他們都擁有自己的天賦,但總在剛剛萌芽時就被父母扼殺了,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的哪些怪癖代表他們擁有獨特的天賦?
 

一、孩子有這3個「怪癖」,代表擁有很強的學習力!

1. 喜歡聊天

高智商兒童的詞彙表達能力比一般兒童強,他們較早開口說話,且具有較好的溝通能力。有的家長會發現,有時候大人說話時孩子喜歡插嘴,這只是說明他們的思維能力已經跟上大人了。這也表明孩子具有很強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2. 喜歡發呆

高智商人群的常見表現之一是他們有非常集中的注意力。通常來說注意力集中的人一個早上只能做一件事。比如看電視劇,有些人比較浮躁,一看電視劇就喜歡快進著看最後什麼內容都記不住,而專心的人不僅能複述電視劇的內容,還會研究其中的細節。

有些家長總覺得孩子內向,喜歡封閉自己,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會成為社會上被邊緣化的人。但實際上,這類人往往能在將來成就大事。因為這樣的人,在充滿誘惑的世界裡,能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從而堅定的走下去。

3. 熱愛塗鴉

喜歡在家裡的牆上畫畫的孩子通常具備豐富的想像力,父母不應該隨意阻止他們的塗鴉行為。孩子的想像力的強弱,有時可以決定孩子能否取得優秀的成績。孩子可以將想像力運用在學習當中,例如說數學的三維,語文的看圖寫話,英語的記單詞,都可以用想像力來輔助完成。
 

二、「專注力」最重要的發育階段 一般來說,兒童注意力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

0-3歲是孩子專注力剛剛產生的時期

有研究證實,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兩個月左右就開始萌芽了,0-3歲都是寶寶注意力快速形成時期。父母應該通過引導孩子的方式耐心的陪伴孩子,讓孩子玩一些益智玩具,幫助寶寶發展專注力。


3-6歲時孩子專注力最容易提升的時期

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對周圍的事物有自己的初步了解了,他們會被周圍的變化所吸引,從而沒有辦法將自己集中於一件事。

因此,父母應該抓緊這個時期,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孩子在孩童時期專注於一件事的時間越長,就越能培養出優秀的專注力,從而為以後的學習能力奠定基礎。
 

三、家長怎麼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

1. 培養學習習慣

習慣是從小養成的,能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更明確自己的目標,對自己的學習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由此,在保證學習質量的同時,也能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有拖延症,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電視和玩手機,等到想起來自己還有作業沒完成時,已經是晚上十二點了。


因此只能通宵達旦的趕作業,第二天上課時昏昏欲睡,精神不振。這樣又怎麼能取得好成績呢?

2. 豐富孩子的閱讀

喜歡看書的孩子理解能力強,知識面廣且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與思想。就課堂學習而言,他們也更容易理解課本的知識和掌握老師的解題思路。而且,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在學習上也更有「耐力」。不愛看書的孩子知識面窄,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差。

此外,他們不容易掌握課本知識的要點,所以他們不能理解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通過補習,不識字的孩子也許能在短時間內提高考試成績,但由於他們沒有足夠的耐心,成績也會很快回到原點。

而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就能一勞永逸地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在考試當中展現真正的實力。
 

3. 減少監督

許多家長喜歡監督孩子寫作業,好讓孩子在遇到難題時可以及時地向自己尋求幫助。這樣就不能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當父母「盯著」孩子的作業時,孩子也很難安排自己學習時間和內容,最後易丟失自主能力。因此,無論孩子多大,家長都應該儘快縮短監督孩子的時間,以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孩子的怪癖不是病毒,家長應該學著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發展孩子的長處。在現代的教育理念中,幫助父母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其實是日常生活中及時的鼓勵和引導。你的孩子有這些「怪癖」嗎?你又是如何引導孩子的呢?

{original_url}
{DM_AfterContent}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DM_BeforeComment}
{DM_AfterComment}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