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家長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讓「自己」成功!如果你自己一事無成,憑什麼逼迫自己的孩子一飛沖天?

家庭教育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工程,沒有之一!
任何的學科,都有其固有積澱和傳承,任何一條數學公式或者物理學定論,都無需你再次去證明,直接套用而不用擔心犯錯。
可教育不同,同樣的方法,對兩個孩子的影響可能完全不同,正所謂你之蜜糖,我之砒霜。

一對雙胞胎,即使生在同一個家庭,同一個父母,甚至從小穿著一模一樣的衣服,但也會種種因素,而變成截然不同的兩種性格與思維方式。
所以,出生於工人家庭,卻並未妨礙李彥宏掌舵「百度」,成就中文第一搜尋引擎;而父母皆高位,身為純種的富二代,李天一卻因為不堪的罪行身陷囹圄。
這是教育的魅力所在,也是教育的可怕之處。

曾看過一句話,叫「父母皆禍害」,父母怎麼可能全是禍害呢?
但冷靜下來想一想,那些曾經愚昧粗鄙、貪婪狡詐、歹毒暴躁、虛偽虛榮、仗勢欺人的人,一旦生了孩子為人父母之後,他們這些德行就瞬間消失不見了嗎?
很抱歉,並不會!
孩子將成為他們德行的第一位受害者,那似一張白紙的孩子,將不可避免地開始一生的凌亂圖畫……

首先談一點共識:望子成龍無可厚非,然而家庭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對人格的培養,而非能力的培養
以身作則是培養孩子獨立、向上人格的充分必要條件。
一個共識是,包括你我在內的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普通的,這不僅體現在身份地位,更體現在個人學習、工作領域。
然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是,有些家長自己每天在麻將桌上玩無所事事渾渾噩噩,卻要求孩子考試第一事事拔尖人中龍鳳。

大家都知道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模仿行為幾乎是所有哺乳動物的天性,但你給孩子做了什麼樣的榜樣呢?
你天天教育孩子好好讀書,你每年讀幾本書?你說我要養家餬口努力工作,那你在工作上又取得了多大成就呢?
如果你自己一事無成,你憑什麼逼迫或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龍鳳,將來一飛沖天?


我發現身邊有一部分家長的邏輯是:我給你最好的吃穿用行,所以你必須成功,如果你最終沒成功起來,那是小時候沒聽我的話,道理我都告訴過你,是你不聽勸。
若是真懂那麼多道理,那麼富有前瞻性,滿嘴跑真理,滿眼都是對未來的洞見,說的都是為了孩子好,永遠都是對的……
你這麼厲害,為什麼還過的這麼慘?

對於家庭教育而言,培養的不是孩子的知識和技能,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傳遞給孩子健全而獨立的人格!
而這其中,我們的以身作則非常重要。
你的優秀品質,終將影響你的孩子,而且貫穿一生。

心理學的共識是,孩童時期是一個人潛意識形成的關鍵期,而潛意識將左右這個孩子未來思考和看問題的角度與態度,影響孩子潛意識的,則是家長們的言傳身教。
缺乏對獨立人格的培養,將導致孩子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孩子走向平庸。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但又不允許孩子與眾不同。

我講一個故事:當年我在一個機構中供職,多少做一些慈善事業,其中有一位女性理事,身份是麥肯錫(McKinsey&Company)總監。
有一天她帶著自己的小女兒來我們辦公室,小女孩大概也就五六歲的樣子,像大多數外企高管的家庭一樣。
他們來拜訪的目的,令我驚訝,她希望我們和小女孩分享一下,為什麼我們要做公益事業,我們應該怎麼去幫助別人,乃至改善世界。


我真的非常羨慕這種女性,白天掙著百萬年薪,晚上還憑自己的興趣寫書,業餘時間陪孩子探索世界,並引導孩子思考該如何改善世界,並幫助身邊的人。

不同教育下的孩子差別是巨大而可怕的。

別人的孩子在思考如何用行動幫助別人,而你的孩子卻因為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被網絡輿論引導在馬雲的微博下面叫罵「你再不捐款,我立刻卸載淘寶」……
我們應該達成的一個共識是:孩子不是你人生陰影(缺陷)的繼承者和完善者,他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

「我完不成的事兒,讓兒子來完成。」這種思想是極端自私且可怕的,可不巧的是:學業、愛情、工作有些家長們卻統統都要干涉……
說真的,我覺得有的家長真的對自己的孩子太狠了!
小樹不修不直溜,可你那裡是在修樹啊,你這是直接給扣了個玻璃罩子,謂之保護。


管理學中著名的「玻璃天花板」現象,反應在教育之中,就是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
視角和思維決定一個人的高度,這道理如此淺顯而殘酷。
都說,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可你抱著孩子打麻將和抱著孩子讀書;陪孩子看肥皂劇和帶孩子看世界,能一樣嗎?
讓我們為孩子做點什麼吧,而不僅僅是陪伴。

第三還是一個現象:沒有一隻巨龍是在束縛下長大的。
傳統的家庭觀念給予了父母很大權利,孩子完全被物化,而並非是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孩子必須無條件順從父母的想法,否則扣以「不孝」的高帽。
有些父母很喜歡對孩子冷嘲熱諷,其心理潛意識無非是弱化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保證自己對孩子的絕對「所屬權」。

我非常喜歡龍應台《目送》的最後一段: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們與孩子的關係,更像一個探險者和一名打理行囊的管家。
我們應該是儘量將行囊打包好,裡面裝上力所能及的糧食和金錢,重要的是裝上正確的三觀、一顆勇敢的心和足夠好奇的眼睛。
我們能做的最好教育應該是:努力地站起來,挺起腰板,走的更高!
讓自己變得更成功,讓孩子站在你的優秀品格上,孩子的眼界與世界觀,自然會比你更遠、更深邃、更遼闊。相信你的孩子!

小孩不是考好成績,考上好大學才能有美好的人生 ▼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