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當心用奶瓶泡奶!研究:嬰兒每天吞下逾百萬個塑膠微粒,奶瓶該怎麼選?這篇讓你不慌不亂

最新研究顯示,由於很多父母普遍使用塑膠奶瓶沖泡嬰兒凱粉,估計全球嬰兒每天平均可能喝進160萬個塑膠微粒,但目前尚未支嬰兒攝入塑膠微粒是否對健康有其危害。

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教授博蘭德(John Boland)和其同事測試了10種嬰兒奶瓶的塑膠微粒釋放量,這些奶瓶代表全球市場上近70%的奶瓶,多由聚丙烯製成。

針對奶瓶的最新研究估計,全球嬰兒每天平均可能吃進160萬個塑膠微粒。研究人員清洗和消毒全新的塑膠奶瓶並使其乾燥後,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TO)建議,倒入攝氏70度的熱水沖泡嬰兒配方奶。經電動搖篩機搖晃一分鐘後,博蘭德團隊將水過濾並在顯微鏡下進行分析。

他們發現,各奶瓶的塑膠微粒釋放量為平均每公升400萬個,範圍落在100萬至1600萬個之間。

研究人員利用數據建立嬰兒暴露於塑膠微粒的潛在全球模型。他們估計,在嬰兒出生的頭12個月裡,使用塑膠奶瓶喝奶的嬰兒平均每天會攝入160萬個塑膠微粒。

博蘭德說,「我們對(塑膠微粒)的數量感到訝異。基於之前對環境中塑膠分解情況所做的研究,我們假定其數量會很驚人,但我認為沒有人預期的到,我們發現的數量會如此多」。

此外,博蘭德的團隊還發現,奶瓶中塑膠微粒的釋放量會因水溫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異。水溫越高,塑膠微粒釋放速度越快,搖動奶瓶則會增加塑膠微粒的釋放量。

該結果與先前的研究相符,其中包括塑膠茶包在每個杯子中會釋放數十億個塑膠微粒。但尚不清楚攝入塑膠微粒是否對人體健康有影響。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教授希瑟(Heather Leslie)說,發現人類接觸到塑膠微粒的來源很重要,但目前尚未有每日最高塑膠微粒攝取量的限制。
 

 7種奶瓶該怎麼挑?奶瓶挑選全功略,讓你不慌不亂

嬰兒奶瓶百百種,寬口、窄口、矽膠、PP奶瓶、玻璃、免洗...這麼多選擇爸比麻迷應該怎麼選?這篇就是要告訴各位爸爸媽媽們,市面上有哪些種類的奶瓶,以及這些奶瓶的特性,最後還有許多家長的推薦喔~

一、塑膠
1.重量輕,不易打破
2.外出攜帶方便
3.易產生刮痕,建議使用海綿刷這種不傷瓶身的刷子清洗
4. PES與PPSU的耐熱溫度約180-200度,PP材質約120度 (廠牌不同可能也會有所不同)

如:
小獅王辛巴
hegen 金色奇蹟
貝親 Pigeon

(二)玻璃
1.不容易產生化學物質
2.好清洗
3.耐熱度高
4.不容易有刮痕
5.重量較重,攜帶不便
6.耐高溫達180°C以上

如:
小獅王辛巴
貝親 Pigeon
酷咕鴨 KU.KU

(三)矽膠
1.柔軟、可以擠壓,
2.重量輕、不怕摔
3.市面上較少品牌可選擇
4.耐高溫達220°C以上(不同廠牌也會不同)

如:
Nuby
comotomo
Olababy

(四)不鏽鋼
1.耐用
2.耐高溫
3.保溫效果長
4.因不透明很難測量加水量

如:
L.A. Baby
GMP BABY

(五)免洗奶瓶
1. 出外方便,不用大大小小罐
2.不用清洗奶瓶
3. 自動溫感設計(奶袋), 確認溫度方便
4.較不環保


如:
MOTHER-K奶瓶+ 免洗奶瓶袋
MOTHER-K免洗奶瓶袋

(六)防脹氣奶瓶
此種奶瓶藉由瓶身角度或導流裝置等來減少或避免空氣混入奶液,讓寶寶不會因為喝入過多空氣而溢奶或脹氣等問題,不過現在有些品牌也會在奶嘴上做不一樣設計來防脹氣,所以並非必要的,但還是有媽媽很喜歡這種奶瓶

如:
日本Bétta

英國Bfree
(七)防爆奶瓶
特性與玻璃奶瓶一樣,差別在於玻璃瓶身外會再有一層液態矽膠保護,為了防止摔破玻璃四處飛散。但我個人認為若非堅持使用玻璃,其實用其他材質就可防止容易摔破的問題

如:
cocome
Everyday Baby

★ 注意事項
1. 奶瓶幾乎都會附上奶嘴,但也有例外(如免洗奶瓶),爸爸媽媽購買前要注意喔!

媽媽們推薦的奶瓶TOP 5

TOP 5 Chicco

圖片來源:嬰之房
高密度具絕佳保溫性,特厚,瓶口寬口徑設計,容易清洗及調奶。媽咪老實說:當時是朋友推薦給我的,覺得不錯用。

TOP 4 日本Bétta

圖片來源:媽咪愛
比起其他品牌的奶瓶 ,它的價格是比較高的。媽咪老實說:我家孩子使用別的品牌常常脹氣,不過我覺得他用了Betta奶瓶有因此比較少脹氣呢!

TOP 3 德國 NUK(PPSU ) 德國 NUK(玻璃)

圖片來源:媽咪愛
獨特仿母乳奶嘴,助寶寶吸吮及齒列矯正,一瓶三用: 可更換作儲奶瓶及飲水學習杯使用

TOP 2 貝親 Pigeon(玻璃) 貝親 Pigeon(ppsu)

圖片來源:嬰之房 大品牌,眾多家長使用, 奶嘴的進階排氣系統,防脹氣

TOP 1 小獅王辛巴(玻璃) 小獅王辛巴(ppsu)

圖片來源: simba 瓶身嚴選耐熱玻璃製成,耐高溫600℃,冷熱急變溫差150℃。奶瓶內壁光滑,不卡奶垢好清洗。塑膠奶瓶輕巧瓶身好攜帶。

二、寬口好還是窄口好?
寬口奶瓶跟窄口最大差別在於泡奶粉和清洗的方便度,畢竟寬口是大於一般奶粉湯匙的大小,自然較好泡。不過如果寶寶會不喜歡或不適應,可以考慮換窄口看看。


三、容量大小怎麼挑?
比較常見的容量為:小120cc、小160cc、大200cc、大240cc這四種剛出生的寶寶奶量不大,小瓶身也比較好餵,甚至有些寶寶到三個月就會想要抓抓奶瓶了,太大他也不好抓。所以建議可以買2小4大,依照寶寶的奶量調整即可。

四、所以奶瓶怎麼挑選?
其實沒有最好的奶瓶,只有最適合寶寶的奶瓶,畢竟每個寶寶喜好不一樣,就跟女人喜歡的衣服都不一樣,所以奶瓶挑選最重要的依據就是看寶寶啦!

如果發現寶寶對於這個奶瓶很排斥或是抵死不從,那就可以考慮換看看奶瓶(或奶嘴)喔!別想說剛出生寶寶不懂,其實有些寶寶可是很挑嘴的呢!當然依照不同需求挑選不同奶瓶也可以喔!

比方:

外出可以挑免洗奶瓶

在家可以用玻璃奶瓶

給寶寶拿可以選矽膠或塑膠等等

只要覺得方便,寶寶用的開心,就是好的奶瓶唷!

五、奶嘴頭怎麼挑?
除了奶瓶,奶嘴頭也是不可輕忽的喔!先來教各位爸爸媽媽們如何判斷奶嘴孔是否適合寶寶

1.將奶瓶倒轉過來

2.奶水成水滴狀,流量每秒約兩滴左右

(一)圓孔(標準型)
適合年齡:0~4個月
1. 奶水會慢慢的流出,寶寶吸吮時比較不費力
2. 孔有分尺寸,可依照寶寶年齡做更換
3. 早產兒及病童吸吮力較差,建議使用圓孔型。

(二)一字孔
適合年齡:2個月以上
1.可依照一字孔角度去調整出奶量
2.若孩子去咬可能造成無法出奶或是出太多奶

(三)十字孔
適合年齡 :4個月以上
1. 寶寶可以藉由吸吮力道來控制流量
2. 開口容易被寶寶咬斷

(四)Y字孔
適合年齡 :4個月以上
1. 奶水的流量非常穩定
2.開口不容易被寶寶咬壞

★ 注意事項
奶嘴是消耗品,若有變形、 龜裂 、 霧化 、使用超過2個月,就要購買新的給寶寶喔!免得奶嘴頭細菌感染,寶寶又喝下肚,可就糟糕啦!

六、奶瓶清潔
最後要告訴大家最重要的奶瓶清潔,寶寶喝完了,總不能只用水沖一沖,或是用一個丟一個吧!這時候就需要洗奶瓶的工具了,洗奶瓶的工具當然也不能隨便選擇囉!在這邊給大家一些挑選的小撇步

(一)奶瓶刷
挑選記得選擇不易刮傷奶瓶的材質,而不易刮傷奶瓶的材質有以下兩種


1.矽膠
矽膠刷不易造成奶瓶刮傷,也比較容易將殘留於刷子上面的清潔劑洗乾淨,晾乾也很方便,正常使用下不易變形,使用年限長

2.海綿
海綿刷也不易造成奶瓶刮傷,可用少量清潔劑就能產生很多泡泡。但因吸附清潔劑迅速,所以要徹地清洗乾淨,才不易滋生細菌,晾乾也會比較不容易。使用久了會萎縮或變形,使用年限較短

媽媽們推薦的奶瓶刷TOP 3

TOP 3 PUKU 藍色企鵝 – 組合奶瓶刷

圖片來源:媽咪愛

TOP2 Simba 小獅王辛巴 旋轉式奶瓶刷

圖片來源:嬰之房

TOP1 小獅王辛巴 矽膠旋轉奶瓶刷

圖片來源:小獅王辛巴

(二)奶瓶清潔劑
奶瓶不管是裝母乳或是配方奶都會有油脂,勢必一定要用清潔劑清洗,避免奶瓶有臭味或是孳生細菌,所以清潔劑也是很重要的。但是畢竟是洗給寶寶喝的奶瓶,千萬不要用我們一般洗碗的清潔劑喔!那我們到底該怎麼選擇呢?

1. 避免選用含有「硫酸類」及「亞硫酸類」等刺激性強的成分

2.盡量避免有增添防腐劑、香料等非清潔必須成分的洗潔劑

媽媽們推薦的洗潔劑TOP4

TOP4 日本 Combi – 酵素奶瓶蔬果洗潔液

圖片來源:媽咪愛

TOP3 日本 Pigeon貝親 奶瓶蔬果清潔液

圖片來源:嬰之房

TOP2 小獅王辛巴 綠活系奶瓶蔬果洗潔液

圖片來源:小獅王辛巴

TOP1 橘子工坊 奶瓶蔬果清潔劑

(三)消毒鍋
消毒鍋顧名思義就是消毒,不過這並非必要購買,不過如果很忙碌,消毒鍋確實是一個省力省時的好用品唷!

媽媽們推薦的消毒鍋TOP3

TOP3 nac nac 觸控式烘乾消毒鍋

圖片來源:嬰之房

TOP2 小獅王辛巴 微電腦高效消毒烘乾機

圖片來源:小獅王辛巴

TOP1 日本 Combi – Pro 360高效消毒烘乾鍋

圖片來源:嬰之房

網友看完這樣說:
 
「用玻璃瓶是最安全的,不管什麼塑膠製品盡量少用或不用為佳」

「玻璃瓶雖然怕打破,但憑良心講清洗也較容易乾淨消毒高溫也放心」。

「一直是用玻璃瓶,而且現在很少用塑膠的奶瓶了吧~」

「傻子才用非玻璃奶瓶。怕摔破,又很多保護玻璃奶瓶的方法」

「在多也沒你每天呼吸空氣裡面的有害物質多吧,小孩喝奶大約2~3年而已,但是呼吸有害物質一輩子餒」!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