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老師,每年帶班,不用說的,
班上總會有幾個孩子被欺負、被排擠。
這幾個孩子最怕的那些需要分組的課了,
因為自由分組時,都沒人願意跟他們同組,
所以無論是露營啦,畢旅啦,
像這些我們的現在用語就是「邊緣人」,
會被踢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
當然最後這些邊緣人,
也是會就這樣被湊成一組,
或睡同一個帳篷、同一間房間。
更是成了邊緣中的邊緣。
而其實這些看在老師的眼裡,
有說不出的無力感,
因為最根本的問題點,
我發現,還是來自於這些孩子本身。
也許他們本身個性就比較孤僻,
有些衛生習慣不好,
甚至是愛打小報告,當報馬仔。
如果我是其他同學的話,
那我當然不要跟他們同一組阿!
他們就只會扯後腿,像是分組的報告分配的工作,
自己無法完成,還要別人幫忙做;
他們的衛生習慣不好,要是跟他睡同一個空間,
那種看在眼裡卻無法改變的狀況,我實在也會渾身不自在;
他性格孤僻,跟他在一起,根本不知道要聊什麼,
老師介入學生的人際關係網絡,不僅吃力不討好,
稍不注意,可能還會公親變事主,得不償失。
我自己的小孩也是屬於在學校被排擠的對象,
她的成績很好,始終是班排前三名,
衛生習慣也很好,人長的也還算端正,
沒有什麼侵略性,但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容易與人親近,
有一次國小運動會,我和內人偷偷的躲在校園角落,
觀察女兒和同學的互動,
結果發現班上的小朋友都在帳棚內玩得很開心,
但女兒一個人站在帳篷後的樹下自顧自地低頭摳手指頭,
老婆看得眼眶泛淚,原來女兒每天在學校上課,
竟是如此的孤單,難怪女兒三天兩頭就跟我們反應,
去學校好痛苦,想要申請在家自學。
但我們擔心讓女兒在家自學,
反而會讓他更不能適應團體生活,
我們也知道女兒被同學排擠,不是別人的問題,
而是自己小孩的個性使然。
逢年過節,我們會鼓勵女兒,
準備一些糖果、點心給和自己比較好一點的同學吃,
運動會的時候,我會買飲料請女兒的全班同學吃,
幫忙做公關,老婆去接送女兒時,
也會熱情地和其他同學打招呼,
久而久之,女兒被排擠的情況稍有好轉。
雖然還不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但至少我們有努力過,與其去改變其他人,
不如先改變自己,孩子在學校被排擠,
家長一定要先找到原因,
切忌將所有的過錯歸咎到其他人身上,
事出必有因,為什麼他們不排擠其他人,
而要排擠自己的小孩,找出問題對症下藥,
剩下的就讓自己的小孩去面對吧!
畢竟這是他自己的人生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