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懂得察言觀色,卻總是忽略自己?

在台灣,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好人」;而,或許是因為男女教養文化不同的原因,希望自己是「好人」的比例,女性又比男性多很多。

「你為什麼希望自己是好人?」當我這麼問時,回答的理由不外乎:
「我不希望別人覺得我難相處」
「我不想要造成別人的困擾」
「我不希望別人討厭我」

啞巴吃黃連,眼淚肚裡吞的職場文化

在職場上,迴避衝突者往往會吃很多悶虧,特別是你還是菜鳥的時候。
還記得,當我初入職場一陣子後,兵單來了。
入伍服役的前夕,長官設了宴席要歡送我。
本來就不擅交際的我,盛情難卻下還是參加了。
席間,前輩們輪番對我敬酒,喝過一輪,我已微醉,想著應該就這樣了吧!
沒想到,主管說:「我們老的都敬你一輪了,現在該你一一回敬了!」啊!中計了。
我自知不勝酒力,怕真的醉倒了,連忙說:「老闆,不行了,不行了!」
「怎麼可以說老闆不行,老闆怎麼會不行?開玩笑!」主管大聲說著,全桌的人哄堂大笑。

只有我尷尬地楞在哪裡:「糟了!說錯話了嗎?」當我內心這麼想時,立刻升起一陣怒意,這不是被吃豆腐嗎?
我的話被曲解成帶有性意味,而成為席間的笑話。
然而,儘管內心不是滋味,也得忍著。最後,當然是爛醉到吐,頭痛了一整夜。
對其他人而言,可能只是無傷大雅的社交互動,習以為常。
但對我而言,卻是個很不舒服的經驗,敢怒不敢言。

事實上,我也是個迴避衝突的人(外加權威恐懼症)。

習於耗神費勁地自我壓抑

迴避衝突的人通常害怕被討厭,不敢明確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立場,難以拒絕別人,無奈接受他人無禮的要求,過度在意他人的眼光與評價,逃離各種可能被批評的場合,面對無法避免的衝突時感到痛苦難耐。


迴避衝突意味著你得時刻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與他人硬碰硬,這往往會消耗過多內在能量。

當你討厭自己的迴避衝突時,請想想,迴避衝突為你帶來了什麼?

所有的行為模式必有其功能,沒這些能保護自己或者自我提升的好處,迴避衝突的性格又怎麼會被保留下來呢?

但是,凡事過與不及都不好,迴避衝突久了,被當爛好人,眼淚往肚裡吞,也只能認了。

別只是在角落暗自哭泣

如果你剛好就是迴避衝突的人,也不見得要下定決心大刀闊斧地改掉這個習性。

因為,拿走了這個行為模式,也同時帶走了它的好處,你恐怕難以接受。


我個人有幾個對迴避衝突者的建議,透過一點點做得到的調整,讓我們至少在迴避衝突的同時,可以輕鬆自在一點,沒那麼難受。

(一)破解錯誤的認知邏輯

迴避衝突者常有一種很有問題的邏輯,就是「表達自己的情緒或立場=找對方吵架=引起對方不悅=被別人討厭」。
所以,在自己心裡下了一個「表達自己,就會招致別人討厭」的結論。
事實上,會討厭你的人,就是會討厭你,不管你是否表達自己的立場都一樣。

(二)溫和而堅定地說出情緒感受

如果,你被侵犯卻無法要求別人住手,或要求對方用你可以接受的方式對待你,那麼,至少練習說出自己的情緒感受。

像是:
「當你這麼做時,我覺得滿生氣的。」
「聽到你這麼說,我覺得不是很舒服。」
「你們的做法讓我感到有些委屈。」

說出自己的情緒感受,不表示就準備要和別人吵架了。


(三)適時示弱讓別人多負點責任

迴避衝突的人即使被凹,也常會概括承受。

與其透過爭執把工作推出去,不如自己默默攬起來做好了——溝通,特別是激烈的溝通,真是件累人的事情。

最後的下場就是越不甘心,做越多;做越多,越不甘心。

如果,你難以拒絕別人,就試著練習這麼說:「我很想幫忙,但我不太懂耶!」「可是我不會耶,你可以教教我嗎?」

這麼做是在那些強勢的人面前示弱,但不是擺爛或推工作——這兩者是有差別的。
雙手一攤擺爛的態度,只會激怒別人,但示弱卻會激發別人的同情,願意出手相助。
前提是,你平常為他人付出很多,累積了不少好人緣。

(四)學習對自己真誠

真的難以改掉迴避衝突的個性,那麼就接納這個樣貌的自己吧!

事實上,最受人尊重與歡迎的人,往往是真誠的人。

所以,當你選擇做好人,你必須付出的代價是:你讓某些人,有機會可以利用你達到他的目的。

而你的「必須當好人」及對「別人對自己失望」的害怕,讓你看不清這個事實。

於是,你的「好」,反而成為造成「情緒勒索互動」的重要養分之一。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