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孩子討厭吃蔬菜,是種自保本能,他們才不理解什麼是有營養

孩子不愛吃青菜,確是是讓眾多家長頭疼的一件事,
我家寶貝今年3歲了,繼承了爸爸和媽媽的優良傳統-無肉不歡。

天天把愛吃青菜掛在嘴上,一旦看到肉肉上
掛了點青菜就迫不及待的要摘下去,否則連肉肉都不吃了。

為此我們是煞費苦心,唯一的好辦法就是把青菜剁碎,
煮大米白粥,開鍋後把切成碎碎的胡蘿蔔、山藥之類的放到粥裡一起煮,
這樣孩子還能吃一些,其餘的方法都沒有太好的效果,
弄得我們家的每天為了孩子的吃飯問題,都快引發世界大戰了。

但不管怎麼樣,孩子捂著嘴、咬著牙甚至哭鬧著,
就是不願意吞下這口青菜,彷彿這是毒藥一般。

事實上,這種現像不僅是全世界普遍的,而且也在一代代輪迴。
大部分孩子小時候都不吃蔬菜,等他長大發現蔬菜的美妙,
為人父母后又發現孩子也不愛吃蔬菜,不禁讓人感慨天道好輪迴呀。

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是孩子挑食、不知好歹,根本就不知道青菜多有營養。

其實你可能誤會了呢,孩子討厭吃蔬菜
不僅僅是不喜歡它膳食纖維多、不易咀嚼的口感;
特殊的氣味;或是某些莫名其妙的原因,
比如天生就不愛吃香菜,冬瓜等等。

這種拒絕行為的背後,其實是種自保本能。


01孩子不愛吃蔬菜,來源於深層次的自我保護
事實上,人類都偏愛高熱量食物,這是由我們的發育過程決定的。
當祖先們還生活在洞穴中時,他們很難保證溫飽,
狩獵不到動物時,就只能吃野果和植物根莖。

因此,他們普遍對高熱量、高營養密度的食物充滿渴望,
比如蛋白質和脂肪含量豐富的肉類,以及能提供更多能量的醣類。

對他們來說,蔬菜是沒得選擇之後的選擇。
再者,孩子的味蕾更加敏感,也知道蔬菜吃起來會有種淡淡的苦味,
沒有肉類那麼香,好像還散發著一種“我有毒”的暗示。

2002年悉尼大學的研究就表明,兒童相較大人更容易分辨出食物的多種味道。
而且,耶魯大學的嬰幼兒認知中心實驗中,兒童面對不同物體,
挑選植物這樣自然物質的機率,遠遠小於金屬或塑膠這類人造物體,
極有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觸碰植物會受傷。

他們才不理解什麼是有營養呢,選擇食物完全依靠身體和本能。
因此,家長勸說孩子吃蔬菜有營養,無異於“對牛彈琴”,想管用太難了。

事實上,大部分孩子都是在父母強制吃蔬菜的過程中長大的,
隨著知識的豐富開始懂得蔬菜雖難吃點,但對身體很好。

等他們對食物的敏感度降低,加之吃肉吃多了有點膩,
以及養生文化的潛在影響,對蔬菜的喜愛程度甚至會超越肉類。


當然,從蔬菜的口感和味道出發,也能讓孩子的接受程度稍微高一些。
那麼,具體有哪些做法在引導孩子吃蔬菜的過程中有效呢?繼續看下去吧。

02“瞞天過海”法 既然孩子不喜歡吃蔬菜,
那麼我們就盡量讓他不知道自己吃的是蔬菜。

家長可以採用多種食物混合在一起烹調,弱化或隱藏蔬菜的手段,
讓孩子以為自己吃的是肉類或其他食物。
當然,一開始的用量要小一點,否則很可能被敏感的孩子察覺。

比如給孩子做餃子或肉餅,在肉餡中加入一些切成丁的蔬菜,
配比小一些也無所謂,這樣孩子吃下口,
肉類的味道會一定程度上掩蓋蔬菜。

等孩子能略微接受了,再循序漸進地加大配比,
慢慢孩子便會知道,其實蔬菜也沒有那麼難吃。

03用繪本、動畫和遊戲激發孩子的興趣
孩子的好奇心很重,也樂於模仿,因此家長可以準備一些
吃蔬菜相關的繪本或動畫,多給孩子讀讀看看。

從故事中得知蔬菜有營養、好吃,
要比家長生硬講大道理的方式高效得多,這種方式充滿想像力。


比如《好喜歡吃蔬菜》這本繪本,就特別適合0~3歲的低齡寶寶,
裡面所有的蔬菜都被賦予了生命,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好感。

除此之外,家長不妨帶孩子去超市買幾次菜,讓他接觸一下真實的蔬菜。
告訴他每樣菜的作用是什麼,怎麼做最香,包括蔬菜成長以及組織結構這種背後的故事。

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用自己的誇張行為做遊戲引導孩子,
比如假扮成任何一種吃草的動物,繪聲繪色地跟孩子演示吃蔬菜是多麼有成就感。

或者大家一起來比賽,每個人吃多少蔬菜,吃到對應的量有什麼獎勵。
如果孩子比較喜歡領導的話,還可以讓他來當那個分配者,
比如爸爸需要吃多少肉、多少蔬菜,而媽媽需要吃多少肉、多少蔬菜,當然不能忘了孩子本身。

遊戲過程中,千萬不要表現得太刻意,家長的想法應該是,
在獲得歡樂的同時達到讓孩子吃蔬菜的效果。
否則,功利心太重,被孩子發現可就不好了。

04激將法
這種方式不僅對大人管用,對好強的小孩子來說也是很有效的。
好奇心強的他們需要有掌控感,即認為自己
能操控並掌握生活中的所有事物,有足夠的能力和父母唱反調。

小編覺得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例如我家孩子,因為爸爸扮黑臉
特別喜歡跟爸爸搶東西。

只要是爸爸說"喔妹妹不要吃,那就爸爸全部吃掉喔"
妹妹就會飛奔過來,不讓爸爸吃。

另外,吃飯時吃蔬菜,越誇張越好,有一種孩子不吃就沒有的樣子、
要爭搶的架勢,孩子見到了,說不定就開始願意吃蔬菜了喔 

05同伴示範或群豬效應
孩子不願做某種事,很可能是缺乏了同齡人的引導和示範。
家長可以打探誰家孩子愛吃蔬菜,然後邀請他到家裡來,
吃飯時孩子看見其他小朋友興致勃勃地吃蔬菜,
還得到了全體大人的誇讚,自然也就躍躍欲試了。

這時,當孩子開始吃蔬菜,家長也要及時給予鼓勵,這對他們來說可是很受用的。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