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聽話是每一個都希望看到的,不過孩子聽話,
只滿足了家長,去對孩子的一生都造成了影響。
前些日子,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老父親,
孩子特別聽話,是一個讓大家都羨慕的好孩子,
可是孩子長大之後卻變得不一樣了,褪去了小時候的乖張、
聽話,對老人又打又罵,甚至連老人都不想撫養。
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最開始孩子就不怎麼聽話,
但是孩子一不聽話,這位老父親就對孩子大打出手,
孩子被打過幾次之後就變得老實了很多,也不像之前那樣不聽話,
讓幹什麼就乾什麼,但是沒想到孩子長大之後會這樣對自己,
早知現在何必當初呢。
#育兒有方法#
所以有句話說得好,毀掉一個孩子從讓他聽話開始!
不過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坑娃”的行為家長都在做,看看你中了幾個?
一、隔代教育
如今社會由於年輕人的工作越來越忙,迫於經濟壓力、
生活壓力等等壓力,只能將孩子交給父母照顧,
這種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就被稱為“隔代教育”。
而中國又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國家。
根據調查發現我國近半的孩子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
孩子年齡越小和祖輩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
隨著社會高齡化趨勢的形成,“隔代教育”現象愈來愈普遍。
隔代教育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爭議,由於年輕的父母需要工作,
沒有精力照顧孩子,而社會讓的幼兒養育機構又不足,
所以長輩們成了所謂的“育兒最佳人選”。
不過這樣做對孩子卻有著很大的危害。
首先,孩子由爺爺奶奶照顧,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尤其是寶寶出生的前幾年,這個時候如果不由父母照顧,
很容易給孩子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在內心留下一道陰影,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其次老人的溺愛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
這對於孩子來說影響巨大,而且從小養成的壞習慣長大很難改掉,
這也是為什麼好習慣都要從小養成,
因為小時候養成基本上一輩子都會保持住。
最後就是因為老人的思想觀念比較陳舊,容易妨礙孩子的個性發展,
而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探索慾望會不斷增強,強大的精力和體力,
老人們很難跟得上,所以就會限制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十分不利。
因此,不管父母再怎麼忙,也要抽出時間和孩子好好呆在一起,
就算和孩子不在一個城市,也要堅持每天和孩子溝通交流,告訴孩子父母對他的愛。
二、包辦孩子的一切
想讓孩子幸福地被“毀掉”,包辦孩子的一切絕對是最佳選擇,
很多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愛”和照顧,所以就會出現包辦孩子的行為,
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需要為自己的任何事情發愁。
孩子也會享受這種感覺,但是沒有孩子能夠一輩子呆在父母的身邊,
就算孩子不出去闖蕩,就在父母身邊帶著,父母也會老,
也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而包辦孩子的影響將會從家長無法包辦的那一刻開始出現。
孩子沒有生活自理能力,沒有社交能力、沒有抗挫折能力等等,
會讓孩子在社會上無法立足,他們此時就像一個“巨嬰”,
只能什麼事情都靠父母,坐等“啃老”。
三、要求孩子“聽話”
“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這絕對是大部分中國家長的教育理念,
“要聽話”估計是孩子從小到大聽過最多的一句話,
但是一直聽家長的話會導致孩子失去自主思考能力,沒有創新精神。
叔本華曾經在《思想隨筆》裡這樣說過:
“只有獨立思考才是一個人真正的靈魂。
他人的思想就像別人餐桌上的殘羹,就像陌生客人落下的衣衫。
只有自主的思考,才真正具有一個獨立的小宇宙。”
所以要求孩子聽話就相當於斷了孩子成才的道路,家長不要在沾沾自喜。
四、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經常被運用到教育上,
同時也讓很多家長寢食難安,生怕自己的孩子被別人落下,
甚至要求話都說不明白的小孩子背古詩,
由此可見父母是多麼的焦慮和急功近利,
讓麼人這種教育一般來自於父母對於孩子的成長規律,
對教育的規律本身缺少認識。
弗雷德·羅傑斯曾說過:對孩子來說,
玩耍就是真正的學習,玩耍就是童年真正的工作。
同時也有心理研究表明:早期教育的著力點
應該在三觀的塑造、習慣和能力的培養。
幼兒時期的孩子,最主要的認為應該是玩的開心,
通過一些有趣的圖畫書、繪本慢慢養成認真、集中注意力、
自我控制慾望、良好生活習性、抗挫折等方面優秀情商,
這些才是基礎,基礎打好,將來才能走得更遠。
沒當母親以前,對待親戚家的小孩,自我感覺也是和藹可親的,
自從當了母親以後,看了很多育兒書,
才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下意識說的話,對孩子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
“孩子毀了”我想不僅僅是對孩子的否定,更是對家長的否定,
任何一個孩子都有值得人們發現並鼓勵的閃光點,
我們總是妄下定語以彰顯自我的優越感。
最後,不要輕易的說出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
孩子比我們想像中更積極向上,你一味的強調他的不足,
那麼他將只會看到自己的缺點,如果你在孩子的優點上正確引導,
那麼孩子將會越來越有自信,成功也隨之而來。
沒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長,
所以希望我們能公平的對待孩子,
不要拿著“我是大人”的擋箭牌來傷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