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盡量滿足孩子,是疼愛還是溺愛?心理學專家:不用擔心,大膽疼愛吧!

01經常拒絕孩子的慾望,
會讓孩子相信,我想要的東西是得不到的。

兒童心理專家李雪老師今天發布了影片,影片的內容大概是,
盡可能的去滿足孩吧,要是我們總以不同的理由拒絕孩子,
只會讓孩子覺得,慾望是有罪的,是不應該的。

最後的結果就會變成,孩子思維定型,導致他在遇到任何事以後,
他的反應都只會是:喔不可能啦,想要的東西我怎麼得的到呢。

她說小的時候爸爸總是痛快滿足她的要求,
從來不會說這個東西你有一個就夠了,為什麼還要兩個?
爸爸向來都是她要兩個,就會給她三個。

這讓她長大後對物質有著迷之自信:
我要的都會有。她想要什麼就會直接去要,比如她買車,
她不會考慮說我的收入應該買什麼車,而是只考慮我喜歡什麼車。

下面的留言區大家討論地也都很熱烈,爭執最明顯的
就是大家對她買車的態度:什麼?買車居然不考慮自己的收入?
你確定你爸爸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好的嗎?

在我們的眼裡,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只考慮喜好,
那這個人一定是個很任性的人,她一定是被寵壞了,
或者說她這樣的心態,一定是她的父母縱容她溺愛她的後果。
萬一這個車很貴,根本買不起她也要買嗎?

其實我聽到她說買車不考慮自己的經濟條件,
只考慮自己的喜好的時候,我的心裡也咯噔了一下,
因為我也會先考慮自己的條件夠買什麼樣的車。

買車的時候你是先考慮自己的慾望好還是條件?
我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想要東西也不敢提,
因為提了多半也是沒用的,還會再被數落一頓。

所以從小我就學會了壓抑自己的願望,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買東西先看自己的條件配不配的上的心理。


即使貴也買,這不是虛榮,而是來自於內心對自己的肯定和信任:
我想要的我就去要,我值得這麼好的東西,我也一定會有。

而孩子能有這樣的自信,恰恰是來自於父母對孩子願望的滿足。

02不敢滿足孩子,我們究竟在怕什麼?
我們之所以不敢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無非是怕把孩子慣壞了,
怕他將來成為個自私、不懂得感恩、索求無度的人。

1.擔心一次的滿足之後是無窮無盡的索求。
有個讀者向李雪老師求助:
“我必須控制孩子買玩具和零食,
否則他就恨不得把整個商場都搬回來。”
李雪老師則建議不妨放手試一試,
看孩子到底能從商場搬回來多少東西。

結果孩子最後只拿了一兩樣自己喜歡的玩具,
孩子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
有時候我們的擔心來自於我們的想像。
你越是限制他,他就越是欲求不滿,
只有我們真的滿足了孩子,孩子才不會有匱乏感。

孩子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尹建莉老師也曾做過自己的分享,
她說女兒小時候想要芭比娃娃,可是家裡已經有好多個了,
但是她還是經不住孩子的央求,給孩子買了,
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差不多有三四十個芭比娃娃。

這就是我們所擔心的孩子會所求無度?
會把商場搬回家?最多也就幾十個芭比娃娃而已啊。

尹建莉老師說她這樣做並沒有讓他們家變窮,
但是孩子會有一個比較幸福的童年,
她這樣做完全就是出自媽媽愛孩子的本能,
並沒有考慮其他那麼多。


相反的,如果我們刻意不滿足孩子,
一方面會讓孩子在物質上有匱乏感,
另外這也有可能會是孩子或我們終生的遺憾。

有的孩子會因為父母某次沒有滿足自己的願望而記一輩子,
也有的父母也會因為哪次沒有滿足孩子而後悔遺憾。

2.擔心孩子會成為一個自私任性的人。
生活中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
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結果孩子長著長著就成了白眼狼。
我小侄女小的時候可以說是受盡獨寵,
家裡所有的人都圍著她團團轉,從小玩具衣服都是一堆一堆的。
然後慢慢的她果真變成了我們所認為的那樣:自私。

分享總是被拒絕的孩子,是無法學會分享的
但是如果你了解了這些細節,
你就會知道把孩子的自私行為
歸咎為家人的滿足,是多麼的不公平。

我爸媽可以說永遠都不會去吃我小侄女分享給他們的東西,
他們認為那就是小孩子的,小孩子有這份孝心就夠了。
就包括我兒子現在把自己的好吃的分給我媽吃,她每次都說:“婆婆不吃,你吃吧。”

我嫂子對孩子的態度和我爸媽一樣,另外她做事不喜歡考慮別人,
也就為孩子成為一個自私的人“貢獻”了一份綿薄之力。

愛孩子更要愛自己 她去超市買水果或者零食,從來都不買夠大家吃的,
梨一次就買兩三個,醜桔嫌貴就買倆,然後回到家,誰也不讓,就人家娘倆吃。
我見過很多這樣的場面,她吃什麼東西從來就不考慮給別人帶點,剩點,只顧著自己。

所以,你能說孩子自私是家人滿足出來的?
尹老師那麼寵愛滿足自己的孩子,可她的女兒是多麼的優秀啊。
其實孩子的性格問題,最重要的還在於家長的榜樣和引導。


家長把好吃的好穿的都留給孩子,面對孩子的分享痛快拒絕,
次數多了孩子就慢慢地懂得,父母都是沒有慾望的,他們不需要我的分享。

或者父母做出自私的榜樣,孩子耳濡目染,接著就慢慢地往自私的方向上發展。

不要把孩子的壞習慣養出來再去責備
可笑的是,當家長發現孩子的自私行為後,不反思自己,
反而恨鐵不成鋼地批評孩子。
這更會激怒孩子,加深矛盾,強化孩子的自私行為。

用尹建莉老師的話說就是:
只要家長給予孩子的是正向的愛,給再多孩子也不會被寵壞。
所以,我們擔心孩子會變壞,其實是對我們自己的不信任。

03那我們應該抱著怎樣的信念去滿足孩子呢?
1.用我們母愛的本能。
我們努力工作賺錢不就是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嗎?
不就是為了能讓孩子的物質條件更好一點嗎?
所以,面對孩子的小小心願,只要能力範圍內的就痛快滿足孩子吧。

不要去擔心糾結萬一孩子以後總是要東西怎麼辦,孩子將來被慣壞了怎麼辦。
前面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一個有自我意識的孩子,他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東西,
喜歡什麼東西,你不必擔心他會把商場搬回家。

只要我們傳遞給孩子的是正向的愛,你也就不必擔心你孩子會變壞。

2.做個真實的父母,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比如孩子分享東西給我們,如果我們不喜歡吃我們就可以誠實地告訴孩子:
“謝謝你,但是媽媽不怎麼喜歡吃這個”;
或者說:“哇,媽媽很喜歡吃這個,謝謝你的分享。 ”

我們表達出自己的意願和感受,孩子就不會忽略我們,
這樣他也不會忽略別人的感受,不會成為一個自私的人。

如果孩子想要的玩具很貴,我們買不起,我們就要誠實地告訴孩子:
“我知道你現在很想要這個,但是這個價格對媽媽來說太貴了,
媽媽捨不得買,我們可以等過段時間再來買吧。”

其實孩子很聰明,誠實的和孩子說我們的想法和心理的感受,
孩子也能理解我們的難處,不只我們愛孩子,孩子也愛我們~
 
誠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面對孩子更是如此
人類的本能促使我們愛孩子,在物質上滿足孩子也是,
別再刻意給孩子“受挫”的條件了,又不是戰後物質匱乏
愛他就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滿足他吧~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