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剛吼罵完,轉眼孩子就忘了,他都不記仇?真實答案「一個心暖,一個心酸」!

雖然對孩子打罵、大吼大叫,這個教育方式已經被很多人否定了,用耐心愛心關心才是主流,但在現實生活中,大家真的能忍住不對孩子吼叫嗎?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曾有一句關於寬容的名人名言:「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人的寬容胸懷甚至比天空和海洋還要寬廣。」在所有人中,我越來越發現,胸懷最寬廣的人不是耄耋老者,不是男女青年,而是孩子。

有許多的孩子都是這樣的,你吼他,他轉背卻都忘了,他並不是忘了你的話,而是忘了你的凶。你罵他,不一會兒他又過來依偎你,甜甜的叫著:媽媽,爸爸,眼神乾淨明亮,哪裡有一點仇恨的影子?甚至你打他,也許疼痛尚在,見你出門,他立刻興高采烈的跟上去了…

SHE在《美麗新世界》中也唱道:應該學習嬰兒,再寬容一點,哭過就忘了…可見,並不是我一個人覺得孩子是最寬容的。

心情煩躁的時候,覺得孩子吵鬧,一點小事就把孩子吼得心驚膽戰,自己還在內疚呢,孩子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有的時候真的很慶倖,幸好,孩子不記仇, 試想如果用對待孩子那種兇神惡煞的態度去對待親戚、同事、朋友,後果簡直不敢想像。

事實證明,我們總是把壞脾氣發洩給我們最親密、最能原諒我們的孩子。而孩子,卻以最寬容的方式回報我們。


孩子對父母為什麼會如此寬容?

1、因為愛你,所以選擇原諒你。

以前在網上看過一個綜藝節目:討論的是父母更愛孩子,還是孩子更愛父母。節目組讓父母和孩子相互評分,出人意外的是,父母給孩子的評分普遍低,而孩子給父母的評分普遍高:在孩子眼裡,父母都是特別好的人,這份評分單,也代表著孩子對父母的認可和愛。

其實,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更愛我們,只是限於表達能力、表達方式的原因,表達出來的效果沒有那麼強烈。在這份愛的加持下,你吼他、罵他、甚至傷害他,在內心,他都選擇了原諒你,父母要懂得孩子的這份愛,更要珍惜這份愛。

2、因為本能想要靠近父母、依戀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大多數孩子在成年前基本沒有離開過父母身邊,孩子天性依賴父母。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動物心理學家哈裡·哈洛的恆河猴實驗估計不少人都知道:哈洛和他的同事們把一隻剛出生的小猴子放進一個隔離的籠子中養育,並用兩個假猴子替代真母猴。這兩個代母猴分別是用鐵絲和絨布做的,實驗者在「鐵絲母猴」胸前特別安置了一個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乳頭。

按哈洛的說法就是「一個是柔軟、溫暖的母親,一個是有著無限耐心、可以24小時提供奶水的母親」。
剛開始,小猴子大多圍著「鐵絲母猴」,但沒過幾天,情況就發生了轉變:小猴子只在饑餓的時候才到「鐵絲母猴」那裡喝幾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時候都是與「絨布母猴」待在一起。

有些聰明的小猴子甚至下半身待在「絨布母猴」身上,伸出上半身到「鐵絲母猴」那邊喝奶。小猴子在實驗中在遭到不熟悉的物體,如一隻木製的大蜘蛛的威脅時,會跑到「絨布母猴」身邊並緊緊抱住它,似乎「絨布母猴」會給嬰猴更多的安全感。

這個實驗證明:幼小的哺乳動物在基本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後,天生對觸摸的依賴非常強烈。

因此,即使父母吼罵孩子,孩子出於本能的想去和父母發生肢體接觸、去依戀父母時還是會去尋找父母, 孩子的內心很單純,他想要做什麼,他就奔著這個目的去,不會存在其他的雜念。


3、因為已經習慣被吼罵,家常便飯,孩子內心已經麻木。

麻木是一種心理現象,當消極刺激多了,達到峰值,就會形成麻木的心理狀態。一般麻木產生前,人們都會進行反抗,經反抗沒有效果——內心認定反抗沒有效果,就會停止反抗。於是產生麻木的心理,麻木其實是人體自我保護的心理之一。

孩子對吼罵麻木的這種狀態,就是日常父母經常說的「罵疲了」。罵疲了,孩子無所謂了,你怎麼吼、怎麼罵他也不聽了,看似是孩子的錯,其實都是父母幫孩子形成的。

試想一下,總是吼罵孩子,孩子反抗,你沒有意識到孩子在反抗,持續吼罵孩子,孩子覺得無論說什麼、做什麼都沒用,都沒法改變被吼被罵的狀態,內心是多麼的無助和可憐!

父母應該學會控制情緒,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先耐心的孩子講解,不要一上來就吼罵孩子,把吼罵當做正常的溝通方式。

對於父母的吼罵,孩子有可能出於愛父母不記仇,但是也有可能內心已經收到傷害,父母真的應該好好珍惜這份愛,還要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控制自己的情緒,做溫暖的父母,不要把傷害都給那些真正愛我們的孩子。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