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抱抱的力量!研究證明「每天給孩子一個擁抱」,孩子活得更快樂,別再吝嗇「你的擁抱」!

「媽媽,抱抱!」
這句估計是做為母親最常,也是最愛聽得一句話,
孩子總是愛撒嬌,時不時都想要跟媽媽討抱抱,
起床也要抱一下,哭了也要抱一下,
生病不舒服也希望媽媽可以把自己抱在懷裡!

孩子喜歡抱自己是開心的事情,
但是有些媽媽也擔心,這樣會不會把孩子寵過頭了?

許多家長都會好奇,究竟到底該不該這麼常抱孩子呢?

跟孩子抱一抱,這種肌膚的親密接觸,
有時候更勝你跟孩子說一些道理,
孩子還小他根本也聽不進去,
有時候,只要張開你的手臂,跟孩子說:
「來吧!跟媽媽抱一個!」我想孩子也是非常的樂意!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是給他一頓罵還是給他一堂充滿愛的教育呢?

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多冷靜一下,
蹲下身子來,給孩子一個擁抱,
也許,孩子叛逆的對抗,也會被你的愛給融化!

在尼爾森的《正面管教》裡提到一個故事:


一位年輕的父親為自己4歲兒子,
總是突然大發脾氣,而深感沮喪和困擾,
斥責和懲罰只是使其愈演愈烈。

這位爸爸瞭解到,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失望的孩子,
而且鼓勵是處理不良行為的最好方法。

在這位爸爸看來,倒是有點像在獎勵不良行為。

不過,他決定試一試,
當他的兒子又一次突然大發脾氣時,
這位爸爸單膝跪了下來,
向孩子大喊:“我需要一個擁抱!”
他的孩子一愣,抽泣著問道:“什麼?”
爸爸再次喊道:“我需要一個擁抱!”
他兒子停止抽泣好長一會兒,才不敢相信地問道:“現在?”

爸爸說:“對,現在!”
兒子看上去完全懵了,但他停止了哭鬧,
並且有點兒不情願地說:“好吧。”

然後,他動作僵硬地給了爸爸一個擁抱,
很快,僵硬就消失了,父子倆融化在彼此的懷抱裡。


過了好一會兒,爸爸說:“謝謝,這正是我需要的。”
兒子嘴脣微微顫抖說道:“我也一樣。”

當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試著給他一個抱抱吧!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斯基爾斯做過一個著名實驗:

他找來兩組孤兒:
一組找人來做他們的母親,
與他們交流對話擁抱,
另外一組只供給食物、水、衣服等必備生活用品。

20年後跟蹤這些孤兒發現,
前一組智力發展良好,大都結婚,能夠自食其力。

後一組恰恰相反,生存質量很一般,
有很多人患病,有些人甚至沒能存活下來。


上述兩個例子和這個實驗,旨在告訴大家:
擁抱和愛等身體接觸,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非常重要。

那些經常被觸控和被擁抱的孩子,
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要比缺乏這些行為的孩子健康得多。

因為很多時候,寶寶哭鬧求抱抱,不是無理取鬧,不是毫無理由,
而是在發出求救訊號,在尋求情感迴應。

寶寶出生前在媽媽子宮裡,
被羊水包圍著羊水就像安全的屏障,
讓寶寶感到安心和溫暖。

但出生後,屏障消失了,寶寶變得缺乏安全感,
索要抱抱,是寶寶獲取安全感的方式之一。

如果媽媽忽視了,孩子可能終其一生都缺乏安全感,
而且,嬰兒時期,擁抱是給寶寶提供觸覺刺激的最佳方式。

通過與媽媽的肢體接觸,寶寶可以聽見母親的心跳,
感受到媽媽的溫柔語氣,這些都能帶來舒適的觸覺刺激。

只有得到足夠觸覺刺激的寶寶,
其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才更加完整,
未來的發展也就更為出色。

所以,有時候,媽媽的擁抱,
比說“我愛你”更有力量,
對於寶寶來說,肢體的接觸能讓寶寶感受媽媽的溫暖,
寶寶時不時要抱抱,是對愛的確認。

情感作家張小嫻說:“擁抱的感覺真好,那是肉體的安慰,塵世的獎賞。”

但擁抱不應該成為一種脅迫孩子的工具,千萬不要跟孩子說:
「你要聽話了,我才抱你。」「你要做完什麼事情,我才能抱你。」
所以父母們,不要吝嗇自己的擁抱,多抱一抱孩子!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