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這個社會裡,
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身為獨生子女,
每一個都是各個家庭中的寶,
受盡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寵溺,
很多家長都反映自己家的寶寶自理能力差,
4歲了還不能自己拿湯匙吃飯,需要家裡人餵。
自己脫掉衣服也不能好好地放一邊,
總而言之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但孩子自理能力這麼低,
接下來去學校學習可怎麼辦呢?
很多家長都很頭大,
因為自理能力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自理不僅僅是指單純的生活自理,
更多的指的是一種自控力,
抵抗外界誘惑的能力,大家會說寶寶還小,
對他的誘惑大都是吃喝玩樂,
以後再注意就好了。
孩子自理能力有多重要?
良好的自理能力有利於培養孩子自信心
在寶寶4、5歲時,
對周圍的事情都有極高的好奇心。
著名的羅伊.史密斯曾說過:
「自控力宛若控制的火焰,正因為它早造就了天才」。
良好的自制力一方面能使孩子在未來成長過程中,
會堅定信心戰勝困難;
另一方面在完成目標時,
也會集中注意力去隔絕外界的干擾,
增強自身信心。
良好的自理能力有利於孩子走向社會
但是新聞里有很多事件都是孩子抵抗不了誘惑,
進而發生很多令人不想看到的事情,
而且隨著孩子的成長,誘惑也會變得不同,
去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對於孩子走向社會至關重要。
如何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1、讓孩子獨立的去完成一件任務
在孩子未上學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因此父母對孩子的引導至關重要,
很多事情都會通過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的舉動。
在吃飯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吃飯,
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放棄其習慣的培養,
並及時鼓勵孩子:
「寶寶真棒,這次做的正好,
一會我們就去玩寶寶喜歡的遊戲」,
提高孩子的興趣與信心。
2、提高其自理意識
現在有很多方式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引起孩子的興趣,
家長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地方,
告訴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例如孩子喜歡拼圖,
家長可以在一邊陪孩子玩遊戲的同時,
一邊告訴孩子拼圖玩完了就要及時收起來,
這樣的話,下次才能在你小夥伴來時和他一起玩。
在孩子吃飯時,家長要引導孩子自己吃飯,
並告訴孩子自己吃飯的種種好處,
可以吃的更香,可以長高高等等,
這樣去幼兒園才可以交到更多的小夥伴。
這不僅從小事培養孩子的自理意識,
還在這個過程中鍛鍊了孩子樂於分享的好品質,
使孩子對上學不恐懼,
對孩子未來社交能力、交際能力的發展都十分重要。
3、制定良好的時間表
孩子在幼年時期,是長身體的關鍵階段,
良好科學的時間表,
既有利於滿足孩子健康成長的需求,
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例如,每天晚上必須8點前睡覺,
那麼寶寶就要再睡前做好洗漱工作,
然後才可以聽床上故事;
每天吃完晚飯要看動畫片,家長規定只能半小時,
看完電視寶寶要自己主動地把遙控器放回原處,
然後再繼續接下來的事情。
早點應該7點吃,
不能因為孩子不想起床就推遲,
從生活中每件小事鍛鍊孩子的守時能力,
進而在小事中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從小事做起,這樣孩子去學校時,
家長才能夠更放心、更安心。
部分專家也說到:
孩子的學習能力與習慣,
想要好好培養都是建立於在學之前,
所以家長必須為了幼兒的年齡特點
以及生活自理的現實狀況,
進行了相應年齡段的計劃。
如何教會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增強幼兒生活自理的意識、
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更好地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