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別抱,你就不能讓他哭一會兒?孩子都被你慣壞了!這樣做大錯特錯

「就讓他哭吧!看他能哭多久,你偏要哄著他,孩子就是這樣被你寵壞」!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甚至是從自己的另一伴嘴裡聽到。

幾年前曾有個女星透漏自己都是:孩子哭不抱,不哭才抱的育兒策略,在當時引起了不少爸爸媽媽效仿。後來那些孩子怎麼樣了,我不清楚。

但如果談到哭不抱,不哭才抱,就要說起心理學的始祖,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照這個方式養育,後來才發現兩個兒子都同樣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其中一個30歲時自.刎。另外一個兒子雖然結婚了,但卻因為個性不合離婚,且過的不幸福。

所以當我聽到有人告訴我:就讓孩子哭一回兒怎麼了嗎?我就一肚子火!因為很多人不理解,當孩子哭累了,不哭之後的孩子,他們心裡是怎麼想的!


孩子哭泣原由很多而複雜,看年紀來做回應,但也切記不要任其哭鬧!因為絕對會影響日後身心靈,可以以誘導的方式,讓孩子停止哭泣。這事也考驗著父母親的愛和耐性,因為現在的父母手離不開手機或3C,絕對會沒耐心,所以首先父母就得把自己的習性更正一下!

如果孩子哭,我們不去管會產生什麼狀況

當小寶寶開始哭泣的時候,我們任由他哭泣,這個寶寶是無法學會自我安撫的。他最終會停止哭泣,是因為他確信沒人會來,他不再哭泣,卻會變成生理抑鬱。

哭不抱,不哭才抱,不是獲得了一個懂事的孩子,而是通過忽視一個孩子而讓他學會了抑鬱,他確實會安靜的躺著,但是他非常不快樂。


面對孩子的哭泣我們怎麼辦?

1、日常哭泣
小嬰兒無聊的時候會哼唧,餓了會哭,尿了也會哭,通過孩子的哭聲的大小我們基本可以判斷,他是生病了,身體不舒服了,還是無聊了,這個時候我們都需要及時的給孩子以回應,幫助孩子解決當下的問題,畢竟嬰兒沒有能力自我解決。

即便當時自己特別忙,無法分身去照顧孩子無聊時的哭泣時,我們也應該讓他先聽到我們的聲音,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安撫能力。

2、睡眠哭泣
當孩子被放到小床上睡覺之後,有時他會發出各種的聲音,試圖讓大人過來陪自己玩。這個時候不防讓他先哼唧一會兒,看他是否會慢慢放棄玩耍的打算,進入夢鄉。


但是如果哼唧的聲音兵長了大聲的“抗議”,這說明他需要安撫,同時也說明親子之間的關係紐帶面臨危險,他需要確認媽媽就在他的身邊。因此我們需要趕快給予回應。

3、操控性哭泣
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大孩子身上比較多,比如他想在外面多玩一會兒,或者他想出門了。他也會用哭聲去表達的,這時候我們一定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無論他的要求我們是否能滿足,我都要先接納他的情緒,告訴孩子我們瞭解他的需求。

接受情緒不代表支持行為和滿足需求。
我家三寶很喜歡出去玩,有些時候就會哭著扯著我出門,如果當時我在忙,我會跟他說:“寶寶想出去玩,很想出去玩。但是現在媽媽需要忙一下,先給你玩具,你們先玩一會兒,5分鐘之後媽媽陪你出去。”

孩子太小的時候不具備延遲滿足的能力時,我們就可以用轉移注意力先幫助他不再哭泣。如果孩子已經3歲以上,這個時候的操控性哭泣,依然是先接納情緒,然後告訴孩子規則,不能隨便打破規則!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