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使用共情公式,比你吼他100句都管用

其實孩子哭鬧和發脾氣,倒也並不是故意跟父母作對,
也不都是任性、犟、不懂事。

他們只是還不成熟,缺乏應對困境所需的技能。

就如王小波所說的:“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孩子們感受到了痛苦、無助、憤怒,而發脾氣、哭鬧,
是在他們有限的認知裡,跟父母溝通比較“有效”的一種手段。
任何手段一旦有效,就會越來越頻繁的被使用。

用哭鬧和發脾氣做威脅,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最重要的
絕對不是滿足孩子的慾望需求,讓孩子停止發脾氣,
而是必須處理好孩子的情緒。


父母如何跟孩子對話,就顯得非常重要。
今天這篇文章裡,就分享一些
跟孩子溝通比較實用的“話術公式”。

對想跟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緒、以及爭取孩子合作,
但是又不知道具體如何說的朋友,可能會有一些幫助。

孩子共情的話術公式:
媽媽/爸爸知道你現在覺得
+
感覺詞彙(類似於難過、憤怒、生氣……)
+
是因為(孩子情緒的導火索)
+
要是(孩子的願望)就好了

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吼孩子的危害,也都聽說過“共情”,
但是每當事情發生的時候,都是一股火氣湧上心頭,根本顧不上。


這個共情公式,是教育學領域的專家簡·尼爾森博士提出的。
一句話並不長,但是卻能很有效的幫助孩子麵對他們的感受。

舉個列子:
媽媽知道你現在覺得委屈
+
是因為媽媽要照顧妹妹,都暫時沒辦法帶你去豆豆家玩兒。
+
要是媽媽能馬上帶你飛到豆豆家,或者馬上把豆豆變到咱們家來就好了……

聽到父母這樣說,孩子會有一種他們的感受被接納和理解的感受,心裡會好受很多。
當然,運用這個話術的前提,是父母需要專注的傾聽孩子,發自內心的想跟孩子溝通。
父母越真誠,效果越好。

小編想起自己家的表弟,它的學業成績很好
但是關於人情世故上,似乎缺了一些同理心。


我的舅舅覺得學業很重要,一直沒有給表弟買手機
原本我決定,等到我這支手機約到期就把手機給他。

可是後來表弟拿了我的手機沒有告知,
於是我就沒有把手機給他(作為懲罰)
後來我換手機了,我並沒有留意舊手機的狀況
沒想到居然是表弟沒有告知我就拿去使用了
(會發現是因為他用我的帳號登入YOUTUBE)
我把這件事告訴他的父母

雖然我很生氣,但我問他
你是不是因為學校的人都有手機而你沒有所以覺得難過?
雖然只是淡淡點頭,可是我明顯看到他的眼神亮了一下。

我就告訴他,偷手機真的不對
不過你可以去跟爸媽討論使用時間,我也可以幫忙說
所以以後不能再做這樣的事了。

每個孩子做壞事,或是耍脾氣
總會有自己的理由,學會理解才是正解。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