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和戀人好好說話,是一種被低估的愛情能力

學姐家樓下,開著一家小館子,是個夫妻店,老闆叫阿東,老闆娘叫阿木。

一次,阿木打碎了一隻碗。她的手被割破了,鮮血直流,阿東急了,脫口而出:“你怎麼這麼笨啊,能不能別整天毛手毛腳的,誰讓你拿手去抓碎片的,活該被割到手!”

“你別罵了,你這樣當著別人面說我,我很沒有面子的。”阿木小聲地說。
“你還要面子?那你就把活做好啊,我罵你都算輕了,真是一點生活常識都沒有!”儘管嘴上念叨個沒完,阿東還是到櫃檯那裡拿創可貼給阿木包紮好。

這樣的聲音,在這家店還出現過很多次:
“這桌客人都走了你還不趕緊收拾一下,你是不是瞎?”
“老是磨磨蹭蹭的,你能不能快一點?”
“這點賬都算不清楚,你這個廢物!”

剛開始,阿木還會讓阿東好好說話,但不提還好,提了,就會被阿東回:
“我還不是關心你。”
“我還不是為你好?!”
“我還不是為這個家好?!

阿木變得越來越沉默,她絲毫感受不到阿東的關心,反而覺得阿木一直在嫌棄她,有時候被罵狠了,她真想甩甩手離開這個家。

其實,細想起來,可能阿東自己都沒意識到,他的這些抱怨和罵聲,已經算得上是語言暴力了。

01
語言暴力,說的是使用嘲笑、侮辱、誹謗、詆毀、歧視、蔑視、恐嚇等等情緒和用詞的話,讓別人的精神和心理感受痛苦和傷害的行為。

在一段親密關係裡,語言暴力的施暴者,總會覺得伴侶一無是處,離開自己分分鐘活不下去。只要受害者稍不能滿足要求,就會提出指責。


很多時候為了完成表達自我想法的目的,他們會忽略戀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慢慢形成對彼此的疏遠和傷害。

這類人總是習慣對另一半進行評判,只要對方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就會被看做是不道德的或是不對的,然後就開始對對方品頭論足。

這種自以為是的行為讓他們總愛強人所難,有時候甚至會影響到對方的社交。

學姐的大學同學小童,就經常跟學姐抱怨男朋友說話衝,只要稍有一點不滿足男友的期待,男友就會對她惡語相向。

因為看不慣小童和單位的一個同事走得近,她男朋友會跟她說:
“告訴你幾遍了離她遠點離她遠點,你怎麼就是聽不進去呢!”

因為晚上和同事聚餐回家晚了點兒,她男朋友會跟她說:
“你還知道回家啊,乾脆在外面過夜算了,沒人找你!”

小童覺得委屈,但是跟男友解釋,他又不聽,甚至拿出自己的一套標準來要求小童,表面上說是為她好,其實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欲。


而當受害者懟回去的時候,他們又用“愛的名義”為藉口,以逃脫道德上的譴責。

因為披著這層“愛”的外衣,他們覺得,對受害者所有言行,都是理所應當的。他們從來不會意識到,自己的言行給正在給對方造成傷害。他們一邊滿足著自己施虐的衝動,一方面還在那自詡聖人。

就像阿東,他說話間,總是無意間流露出對阿木的蔑視和詆毀,自以為是在表達對阿木的關心和愛,實際上卻在做語言暴力的事情。

02
他們對受害者的態度越差,越代表他們內心的存在感有多缺失。
小童的男友高中畢業就當了兵,剛開始,他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將近半年都在家,靠小童和家裡的支持,才勉強過活。

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裡面,大部分語言暴力的施暴者,其實內心極度自卑,由於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存在感,處處受排擠,所以只能在自己的另一半面前佯裝自信,通過貶低對方,控制另一半的方式,來掩飾自己的無能。

學姐現在回想起,小童男友的待人處事方式,或許,就是這個原因。

令人難受的是,長期接受語言暴力的人,會漸漸對這種暴力習以為常,直到不再抵抗。但也由於長期處在這種壓抑的關係中,經受著隱藏的威脅,他們會變得愈加敏感、自卑,總是畏首畏尾,身心都無法得到舒展。他們害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招來對方的不滿,因此常常感到心情沉重。


到最後,這些人要不選擇結束與對方的感情,要不選擇繼續臣服在對方的腳下。只是後者很有可能從此就過上了惶惶不可終日的後半生。

前段時間,學姐在樓下遇到了提著行李箱趕火車的阿木,聊了幾句才得知,阿木和阿東協議離婚了。阿木說,自己在這段感情裡越來越卑微,越來越沒有存在感,好像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每天都很小心翼翼,生怕惹阿東不開心。

她甚至變得越來越敏感多疑。她會開始揣測阿東說的每一句話是不是有深意,是不是在針對自己,是不是對自己的某些行為不滿意,希望自己作出一些改變……她覺得時不時對自己爆粗口發脾氣,絲毫不在意自己感受的阿東變得陌生。

而且每次一要和阿東聊這件事兒時,阿東就覺得自己沒有問題,態度差只是因為在氣頭上。嘴上說著會注意,下次還會犯。而且只要甩出那句萬能的“我都是為你好!”,就立馬又變得理直氣壯起來。

阿木厭倦了這種每天爭吵的日子,厭倦了只會對她惡語相向的阿東,更厭倦了這個每天情緒都很低沉的自己。

她害怕這將會成為她今後日子的常態。如果兩個人一直這麼互相傷害下去,阿木連想都不敢想。
於是,當一切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後,結束這段感情,或許也是對彼此來說,減少傷害的最好方式吧!

03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有提到:“我們大多數的人使用的語言傾向於評判、比較、命令和指責,而不是鼓勵我們傾聽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如果你或者你身邊的人,正在遭遇語言暴力,可以嘗試先讓施暴者了解受害者的感受和需求,嘗試和他們進行溝通。

但是,當嘗試溝通換來的是程度更重的語言暴力行為,或者是其他負面的影響,因為他的行為本身就是有問題的,我們也不可能完全去改變他,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多的關注自己,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多和朋友溝通,發洩不良情緒。

你也可以每天抽出一小時的時間來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兒,比如畫畫、聽音樂、看書、練瑜伽等,總之讓自己保持對生活的熱情,避免自己陷入抑鬱的情緒。

當然,關鍵時刻我們也要敢於從這段關係中覺醒,在他們對自己造成更大的傷害前及時止損,逃離這段不健康的兩性關係。

恰如那句簡單的“我都是為你好”,本來可以傳達溫暖和愛意,可在語言暴力施暴者的口中,卻成了一把心鎖,既鎖住了受害者的心,又成了施暴者控制對方的武器!

這種無形的語言暴力,就像一把利劍,威力足以殺死一個人和一顆熱切的心。而能夠拔出這把利劍的,只有我們自己。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