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莉莉最近很恐慌,向我尋求幫助。
他說"最怕年節時,姑姑阿姨又要開始逼婚了...
瞎講一些我要求過高的話,還要價低條件找男友。"
結婚率的下降,一路直達底點
婚姻,成了自由的束腹,跟愛情無關了。
2019年下半年,“2018年結婚率創新低”的話題曾登上微博熱搜。
原因是根據國家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
結婚率僅為0.73%,創下了近10年來歷史新低。
對婚姻的恐懼,像是麵包的酵母,不斷膨脹
隨著對未來期許的遞增而日漸增加。
現代社會對婚姻,基本上就表示你要買房、購車、生娃。
於是,在恐婚之下,輿論公然給當下的年輕人扣帽子,
不結婚,你就是思想偏差,人生沒有方向,你有問題。
但就像叛逆期。你越是用條條框框進行隱形綁架,
當事人越是想掙開束縛,得到自由。
是的,原本婚姻是用來保護兩個人感情,
如今卻成了束縛自由的最形象的標識。
是什麼讓你戀愛多年仍不結婚?
對不起,我想要的只是愛情。
《奇葩說》第6季第8期,辯題是:戀愛多年仍不結婚,
如果你面前放著一瓶“去除恐婚水”,你是喝還是不喝?
雖說最終是建議去除恐婚的觀點獲勝,但眾說紛紜後,
我更願意站在反方的位置思考關於“恐婚”的問題。
想要快速“解決”掉恐婚?絕非上上策。 如邱晨所言:
“所有不解決我問題,卻要我消化情緒的,都是耍流氓。”
《奇葩說》第6季第8期 追本溯源,導致恐婚的原因大致分為以下三點:
原生家庭的深遠影響。 堅守“不婚主義”的徐靜蕾在《朗讀者》中說過:
“我可能對婚姻是有一點恐懼的,是不是因為我小時候看我爸媽吵架?我不太知道原因。
其實我並不想宣揚我的方式,自己認為好的方式去生活就好了。”
許多人對婚姻缺乏安全感或是心存恐懼,都源於兒時家庭環境的影響。
這包括父母感情的不和,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
父母向孩子傳導愛的方式不合適,等等。
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那麼多年,自然耳濡目染,深受其影響。
經濟和精神壓力雙倍大。 如今北上廣的房價已成過去式,
現在連二三線城市的房價也是居高不下。
之前有人羅列過全國各城市的彩禮排名情況,讓人咋舌。
現在,結婚=辦婚禮+度蜜月+拍婚紗照+彩禮+買房買車……
一听就兩眼發昏:沒點存款和思想準備,誰敢輕易往“結婚”的字眼上撞?
害怕過早承擔責任。 戀愛是兩個人的事,
婚姻是兩家人的事,這是沒錯的。
婚姻意味著你要多贍養一對父母(或更多的老人),
多應付一屋子親戚,還要隨時面臨升級為爹媽的“風險”。
最主要的是,對伴侶和孩子都負有最大的責任。
現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都較強,加上自身條件不錯,
分享和承擔難免會成為再三考慮的因素。 想要“解決”掉恐婚?
不,每一種情緒都值得被聆聽,而不是被消滅。
心理學效應“墨菲定律”表示:
低概率事件會隨著人們的焦慮和恐懼而演化為容易出現的事情。
要想以恰當的方式面臨婚姻選擇,我們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墨菲定律一:
如果聽之任之,事情一般不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遇見幸福》中的男主司問佢,是個又帥又多金的男人。
身邊不乏優質單身女青年,更有主動向他求婚的女孩子,但他始終不為所動。
其實是因為父親在他小時候就一聲不吭的離家出走,
一走就是二十來年,連自己妻子去世都沒能趕回來。
所以司問佢一直對婚姻保持懷疑態度,也不敢輕易選擇用法律的方式給自己一個家。
“婚姻本身就是一種契約精神,但愛是感情問題,這根本就是兩回事。”
直到他遇到了離婚後獨自帶著女兒卻始終保持樂觀的甄開放,
即便被虐了千百遍,仍將生活當初戀。
還好最後甄開放和司爸的出現,逐步解開了司問佢的心結。
大部分事情都不會在人們缺乏主觀能動性的情況下自動轉危為安。
適當的人工干預,能順利讓愛情開花結果。
恐婚並非病,是福不是禍。
有了這種情愫,你才會去主動關心問題來源,
才會想要去擁抱那個膽怯缺愛,卻又渴望愛的自己。
墨菲定律二:
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魚兒曾被男友的求婚搞得煩躁不堪。
照她的說法,感覺還沒玩夠就要被埋進婚姻的墳墓了,覺得又虧又委屈。
傅首爾說過:“人們大部分的焦慮都是因為佔不到便宜。”
戀愛了,會多出一個人把自己當成寶貝來心疼。
而婚姻會讓我們面臨更為複雜的家庭關係,
還要想盡辦法維繫一段日漸薄涼的感情。
“但你也已經答應他了呀。”我不解。
“我不也是因為捨不得這段感情麼,怕這一拒絕,
這些年的感情都付之東流了。”魚兒癟癟嘴答道。
人就是這樣,是標準的矛盾集合體。
拒絕了,怕失去;答應了,又後悔。
李誕有兩句經典台詞:
“人間不值得”與“是你想太多”。
我們時常在想,一段感情給自己能帶來什麼好處。
當我們一開始奔著快樂、陪伴這些客觀因素
而去選擇一個人的時候,其實已經錯了。
感情本是兩個人的事,誰經得起對方的一味索取、固步自封?
我們大可選擇活得自然坦蕩些。帶著懵懂和憧憬開始一段新旅程,
少投放點希望,驚喜將會連綿不絕。
前幾天去喝了魚兒兩口子的喜酒,感覺她狀態挺好的,幸福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不結婚無傷大雅,結婚也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糟糕。
墨菲定律三:
好事情總是為等待它們的人來臨,但是,不要等太久,它們會擦肩而過。
人們恐懼婚姻,很多情況下是感覺自己能碰到更好的人。
換言之,就是對現任仍不滿意,缺乏可以奮不顧身去領一紙婚書的勇氣。
許多朋友都表示:當時腦殼一熱,就拉著對方去領證了。
劉濤和丈夫王珂相識20天就結婚了,王珂在《親愛的客棧》中提到:
第一次見面就被“打暈了”,而他們婚前“連手都沒牽一下”。
不管王珂富有還是身負巨債,劉濤一直不離不棄的陪著他,
甚至復出娛樂圈重新接戲。兩人的婚姻生活也是十年如一日的甜蜜。
闞清子和紀凌塵還在一起參加節目的時候,說男友想等到有房有車再結婚。
王珂順勢催婚,劉濤也說很多朋友在30歲前天天想結婚,
30歲後就都不想結了,讓紀凌塵抓住時機。
“她不能一直等一直等,有的時候女孩等等等,就等跑了,我告訴你。”
若你左思右想,也找不到跟對方攜手下半輩子的理由,那麼,不結婚也罷。
結婚是喜事,但能在婚前及時結束一段不恰當的感情,
或是想清楚如何應對婚後的各種,也不失為一件幸事。
恐婚,可以讓我們端正態度看待一段感情,
看清自己內心是否把TA當成了下半輩子的唯一。
恐懼過頭了就先停下來觀望觀望,等扛過去了,你仍可繼續考慮婚否。
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