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成長關鍵期0-6歲,只要掌握6大要素,長出聰明大腦

我們都知道大腦的結構和運作,決定了身為人的智力、情緒和性格,
而最主要發展的關鍵期是0-6歲的孩子階段。

如果能夠在這段期間,好好的把握容易影響腦部發展的6大要素,
就能夠幫孩子擁有一顆好腦袋!

因為0到6歲是人類大腦發育最關鍵最重要的時期。

在這段期間,腦神經元之間會因為環境的刺激快速的連結,
因為每個孩子成長環境的豐富度和回饋品質不同,
所以腦神經元之間連結的情況也會有所不同,
結果就形成一顆顆獨一無二的腦袋,
每個孩子就會帶著他這顆大腦,展開人生的旅程。

在那之後,大腦雖然終生都有可塑性,
但再無一個時期如同童年時期可以完成這麼多的腦部建構。

所以,零到六歲這段時間建構出來的大腦結構好不好用,就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那麼,如何才能幫助孩子建構一顆好用的大腦呢?

根據研究,影響孩子腦部發展的六個主要因素為:
遺傳、身體活動、飲食、探索與藝術、關愛、學習。

父母如果能把握這些要素來幫助孩子,對孩子的腦部發展將有很大的助益。


一、遺傳

孩子會得到父母的遺傳,基因的強大力量使得孩子不僅長得像父母,腦袋聰不聰明、個性好不好,其實也都會與父母相像。

正因為孩子會像父母,當忍不住火冒三丈的指責孩子時,或許可以想想,孩子的拗脾氣是否正是自己的最佳翻版;當孩子書讀不好的時候,不妨反省一下,自己當年也未必是多高明的學生。

有了這樣的體認,父母不妨對自己、對孩子都多一點欣賞及寬容,與其生氣不滿,不如想想如何幫助孩子從自己的基因版本往上升級。

二、身體活動

只有孩子的身體長得健康,腦袋才會好,反應才會快,智力、語言、社會情緒的發展也才有根基。

嬰幼兒時期需要大量的感官和身體活動,嬰兒時期多擁抱、撫觸,讓孩子儘量爬行、翻滾、玩耍;孩子會走會跑以後,每天盡可能安排至少三十分鐘微微出汗的大肌肉活動,跑、跳、翻滾、玩耍,都對孩子有益。

運動後腦內的多巴胺和血清素會上升,對孩子的腦部發育非常有好處。


三、飲食

所謂的「健腦食物」,由於富含大腦運作所需的養分,有助於平穩孩子的情緒,並改善專注力。

包括了大量的深色蔬果、高品質的蛋白質、足夠的水分、鈣質、堅果和魚油,父母要留意孩子的日常飲食是否包含這些食物且足量。

另外,高糖分食物和食品添加物對腦神經會造成嚴重的危害,「多吃食物少吃食品」是一定要留意的原則。

四、探索與藝術

嬰幼兒時期,腦神經元一方面快速的連結,也有大量同步在修剪。

研究發現,伴隨著強烈情緒的經驗,容易在大腦留下較強韌的連結,而較弱的連結很容易被修剪掉。

要讓孩子「快樂學習」,若用腦部發展的概念來解釋,或許可以說,當孩子從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解決,或參與音樂、舞蹈、藝術創作活動時,高度的心智投入和情緒激發可以帶來最好的學習效果。


而在嬰幼兒時期,可以用「玩」來歸結,在豐富的環境中讓嬰幼兒自發性的充分遊玩,是讓孩子長出聰明大腦的最佳途徑。

五、關愛

以精神受虐兒童為對象的研究,證實受虐兒因受虐時極大的恐懼,使腦內壓力荷爾蒙升高,致使腦部受損。

這些孩子長期被責罵、羞辱或惡意忽視,腦內壓力荷爾蒙過高而傷害了腦部。

之後的研究甚至發現,孩子本身根本不用受虐,光是長期目睹父母家暴,看到自己的父母互相傷害,這些孩子的腦部也出現了類似的創傷型態。

所以,「愛」是大腦發展重要的保護因子,父母如果希望孩子的大腦發育得好,最好的辦法不是花大錢送他去潛能開發,而是好好愛孩子,給孩子一對相愛的父母和一個溫暖的家庭。

六、學習

如果前面幾項做得好,六大要素已經完成了五項,孩子身體健壯了,玩夠了,愛也滿足了,大腦發展一定差不到哪裡去。

如果父母只注重最後「學習」這一項,拚命讓孩子學東學西,卻忽略了基本的生活照顧,結果就是現在很多孩子的樣貌:好像很聰明、會很多事,但體能差、脾氣壞、挫折容忍度低、一天到晚覺得無聊、不愛自己、對別人也缺乏同情。

大腦的結構和運作,決定孩子的智力、情緒和性格。

這6大因素,請爸媽一定要好好地記得,
同時也要好好觀察自己的孩子成長狀況,
希望能夠幫孩子建立一顆好用的腦袋,而且一生都受用!

「認同不能再多,只在乎小孩學習,一切都不管,
換來的只是看似什麼都會,卻受挫度低、無法自理、
一切只會怪父母、不懂的憐憫他人的人,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啊!」

「另外,現在的政府正在補助小孩0到4歲了,
後續可能在延續下去,未來政府財政可以的話,
也是有可能延續到國小國中,
當然,這應該是不分任何政黨,
上去都是需要一直執行下去的,不是嗎?
這就是因應時代改變所改變的政策性」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