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不爭男人,我爭自己!如懿傳:「我是失敗者,但我輸得心甘情願,如釋重負。」

以大女主為核心的劇集,一向是成也女主,敗也女主。《如懿傳》和《延禧攻略》這兩部劇,一個以嫻妃為主角,一個以令妃為主角,兩部劇至今勝負未定,但歷史上兩個女人卻早已分出勝負。

魏瓔珞是歷史上的魏佳氏,令妃,後升為皇貴妃,代行皇后之職,得一生榮寵。
而嫻妃是歷史上的輝發那拉氏(網絡上一般誤傳為烏拉那拉氏),是乾隆帝的繼後,任皇后期間因斷發惹怒皇帝,被收回冊寶,成了有名無實的廢後,甚至死後也只按照嬪的級別來操辦喪儀。

這一生,令妃贏了,嫻妃輸了
人們願意寫勝利者,或者失敗者逆襲為勝利者的故事如《延禧攻略》,因為人們渺小、頹喪、不由自主,太需要勵志。

而為嫻妃這個失敗者寫傳的《如懿傳》,是不是未免太不合時宜了?
這個女人的人生,究竟有什麼好看的?

首先,她人生太過撲朔迷離。
她爬到了那個時代女人能夠達到的最高的位置,卻又狠狠地將自己摔在了地上,圖什麼?

歷史上直接記載關于輝發那拉氏的結局的文字只有寥寥數語:
“三十年,從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後剪髮,上益不懌,令後先還京師。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蘭,命喪儀視皇貴妃。”

皇上南巡還沒有結束,輝發那拉氏就被遣返京城,而南巡期間發生過什麼,成了永遠的謎。
“忤上旨”這三個字令人匪夷所思,到底是什麼事情,可以讓一個女人失去理智,去忤逆一個君王?剪髮這個行為也相當於自殺,因為古代除非有國喪,否則不可以斷發。

一個皇室的女人,本該以皇帝為天,因為被皇帝所愛,才算完滿一生,又怎麼會作出這種越矩的事情去斷送自己的前程?

其次,她的人生太過慘烈、極致。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如懿傳》裡,無論世人憑著這句詩,對嫻妃和乾隆帝的感情有多麼浪漫的猜想,但是沒有一個皇后可以得到愛情,這是事實。

而她從高處狠狠墜落,不是因為摔下來就能得到情,而是沒有情,爬那麼高又有什麼用。
我們想做勝利者,學魏瓔珞逆襲,若能機關算盡,勉強也可以。


但是想像嫻妃,從一個成功者淪為一個失敗者,難。
三百年後,那麼強烈的勇氣、固執的愛只能成為古老的傳言。

《如懿傳》是以嫻妃為代表的“失敗者”的人生,《延禧攻略》卻是為勝利者書寫的。印象裡很深的《延禧攻略》最後一集的一個鏡頭,拍下了令妃和帝王執手相看的剪影。

錯綜複雜的深宮裡,卻有如此空曠乾淨的一片天地讓這兩個人在這兒執手相對,讓人不得不承認,令妃是后宮裡最大的贏家。

那麼成功為何成功,失敗又為何失敗?
因為好手段而成功,因為不夠手段而失敗,后宮的鬥爭,看起來似乎就是這樣。但是無論是歷史還是後人對於史料的加工、創作,都讓我們看到,嫻妃的失敗,沒有那麼簡單。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同樣對這段歷史有了填補,但是在輝發那拉氏為何有如此結局這個問題上,卻是不同的角度。

《延禧攻略》中,嫻妃枯坐宮中,心有不甘:我傾盡全部,卻還是敗了。她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失敗,還是魏瓔珞告訴她,你愛他,為什麼要告訴他呢?先開口的人,總是輸了。

而《如懿傳》中的嫻妃,沒有一個失敗者,敗得像她這麼甘心。
但她曾經也是不會甘心的人。

聽到宮中的外籍畫師郎世寧講起國外都是一夫一妻,並且可以離婚的軼聞。
她天真地說,如果這樣人人都可以做一心人,做不了就可以自願分開了。

在皇帝回答說虛空妄想沒有任何意義之後,她還追問皇上難道就不想一生只一次心意動,一生只為一個人嗎?這個話題最終不了了之。


郎世寧總和人閒談說起這些,人人都沒有當真,因為人人都知道順勢而為。
而心中有“一生只愛一人”的種子的如懿,已經露出生不逢時,不合時宜的姿態了。

這顆種子猶如一顆易燃的火種,隨時會燃燒起來並長久下去,但是卻沒有把她燒得夠清醒。
後來,宮中兩位皇子接連被毒害致死,所有證據指向如懿,皇帝內心雖存疑,卻也不得不為堵悠悠眾口,將她送入冷宮。

她眼裡含淚,問是皇上的本心嗎?
皇帝卻答,是不是本心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君王有君王的身不由己。

就是這個時候,如懿和《延禧攻略》裡的淑慎有了區別,如懿從這個時候開始,已經知道自己會失敗。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小兒女的纏綿情分,在宮牆裡,隨時要為去圓更大的格局而犧牲。

而在冷宮裡的她,儘管生活已經被撕開了理想,出現了現實的殘酷裂縫,她還是心心念念地想著皇上對她說過的三個字。

這三個字是她最想要聽到的,卻不是天下女人最愛聽的我愛你。
而是“你放心。”

這三個字代表著信任,但信任,和想要信任,是有區別的。
如懿是想要信任,她心中的幻夢很大,至少在紫禁城裡看來很大,在徹頭徹尾失敗之前,期冀一把。
在如懿與乾隆的相愛與決裂中間,有一個恨字過渡。

如懿恨乾隆,乾隆也恨如懿。如懿恨乾隆將她打入冷宮,卻不妨礙她仍然愛得熱烈。
乾隆恨如懿不夠柔馴,加之后宮很多人利用如懿的性格特點把很多壞事嫁禍於她,令乾隆屢屢起誤會,對如懿印像變差。而如懿不改剛毅總是直言勸諫,讓二人的關係更疏遠。

如懿自少年時期就是俏皮真摯不做作的少女,只不過為了生存漸漸藏起鋒芒。她以為自己的真,可以放心的顯露給乾隆皇帝。但是他有天下要管,無暇保護她的純真和鋒芒,甚至在猜忌、摩擦中親手毀掉了它們。


這個失敗者的結局,看似是由非常小的理由催發的。那時皇帝南巡,欲召幸風塵女子,如懿勸阻不成,當場斷發。

這一次斷發,是積年的深入心底的失望迸發出來,一下子拿出了最慘烈的決裂姿態。古時總說結髮夫妻,她會順了自己的心意,做一個決裂的儀式,在心裡割斷這段情緣。

失敗者早知道自己會摔倒,但在心如明鏡之後,她仍然堅持保持著容易摔倒的姿勢,直到真正摔得粉碎,嚐到自己身體粉末的味道,才會決心放棄。

因為她和別的女人不一樣,別的女人在做的,無非是索取,和自保。
而她是在成就自己,是在完成一種純粹。

“真正的失敗來自情感。”幾年前我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多年來總覺得詞句不通,覺得是病句,直到親臨了那種語境。

直到終於發現,你、我、和我們身邊的人,我們的失敗,不是來自種種硬傷:才華、容貌、智商……
而是來自於情感。

人人都想成為魏瓔珞,把萬人之上的帝王變成你的大豬蹄子,讓浪子泊岸,啞巴開口。
但是,醒醒吧。

電視劇裡的世界始終只是一個強大的泡沫帝國,如果有幸,編劇導演所製造的泡沫還能給人的生活一點提示,但更多的是滿足人們的意淫,情場職場皆得意的魏瓔珞,就滿足了全民意淫。

可我但願人不是只得了一個爽字,總歸要看懂魏瓔珞的成功背後背負了多少東西,又看懂嫻妃失敗背後的心甘情願,才沒有枉費這幾十個小時。

每天成千上萬的大小自媒體,將魏瓔珞的行事作風奉為教科書,無一不在給你上這堂課,我們該怎麼在情場中使用我們的策略。可這樣淺顯的小伎倆,其實每個人都看得懂,甚至每個人,也都曾渴望自己能夠在感情中去踐行。

這些伎倆或許真的有用吧。但是你學的會嗎?

那個后宮百人斬、心狠手辣的嫻妃,卻老老實實地為她的愛人著想,就算全天下人都不理解你,我也會理解你。

這句話的立場是,我們的愛情裡,一點成本都不需要你付出,你只要接受愛與理解就可以了。
而魏瓔珞呢,多聰明。沉得住氣,一點點從乾隆帝手中討到成本,她從來都懂得,對方付出的越多,就越覺得離不開她。

聰明絕頂,但太聰明的愛里都摻雜算計,愛不純粹。

輝發那拉氏不臣服於權利,不稀罕皇后之位,不臣服於皇帝權威,不懼生死,只臣服於愛,而當愛而不得,就斷發以示情斷,也算給自己一個交待。

失敗者有失敗者之歌,至少她的墜落,成全自己的心,敗的心甘情願,如釋負重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