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孩子玩具被搶,直接搶回來?不!聰明的家長這麼做,你應該學起來。

小孩子在成長路上,總是跌跌撞撞,
有的孩子成長得比較快,會因此被人嘲笑,
而做出欺負人的舉動。

也有的孩子比較嬌小,性格比較軟弱,
容易被那些更高大的孩子欺負。

更有一些孩子,從小就會為自己爭取權益,
這樣的特立獨行讓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也會造成心靈的傷痕。
例如搶玩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寶媽吐槽孩子玩具被搶的事
超市旁免費的娛樂場地,我的孩子3周歲,
旁邊5、6歲的孩子總拿我兒子麵前的玩具,
我沒說什麼,因為孩子不介意。

可是,其中一個孩子和我兒子發生衝突搶了起來,
我兒子沒搶過人家,我也沒說什麼,因為孩子偏老實,
很少和別人搶東西,一般都是別人拿走了就拿走了,他也沒什麼反應。

我就隨手拿了幾個大孩子不玩的玩具給我兒子玩,
並且給孩子講解,就吸引了搶玩具男孩的注意力,
他就跟我要,可是我兒子聽得正高興呢,
我說你拿走了小弟弟就沒有得玩了,你拿一個玩具和我們換吧。

他還不干,我也沒給他!

你看我是不是不應該和孩子這樣呢?
其實我也不是跟他們置氣,就是想告訴我兒子,
不是誰跟你要你都能交出去的。
然後,其他家長就都看我,我做得不對嗎?

你說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怎麼做好呢?
個人看法是,這位寶媽並沒有做錯,而且處理方法還比較理智,至
於其他家長的眼光大可不必理會,畢竟自己又沒有故意以大欺小。

玩具被搶,孩子的表現暗示他的性格
感覺只要是孩子扎堆玩的地方,就常有搶東西的戲碼上演,尤其是孩子手上的玩具。
眼看著玩具被搶,不同性格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表現。


▼第一種:只知道哭
這類孩子,一般性格較弱,不敢去搶回來,膽子比較小。
如果孩子一直沒有學會怎麼去解決矛盾衝突,
長大後,也很容易處於被動地位,很容易吃虧。

▼第二種:不哭不鬧,自玩自的
玩具被搶了,無所謂的孩子,其實比較少見,
屬於比較大方類型的,很受小朋友的歡迎,
但是也有一個缺點,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利益,
將來在和別人的相處中,也可能會過多的遷就別人,委屈自己。

▼第三種:直接回擊的孩子
這類孩子比較勇敢,懂得捍衛自己的權利,長大也不像個會吃虧的人。
不過,家長也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引導,要讓孩子明白保護自己沒有錯,
但是不能只是依靠武力去解決問題,避免孩子因為莽撞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孩子為什麼會熱衷於搶玩具? 在我們探討到底該如何應對之前,
不妨先了解一下為什麼孩子會熱衷於搶玩具?

知乎上,有一位學前教育學博士@開心媽媽是超人,
針對孩子為什麼熱衷於搶玩具,進行了一番分析。

1、自我意識的覺醒
兒童心理學上指出,2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物權意識",
言語上就是"我的什麼",動作上就是抓住自己的東西不放,甚至伴有攻擊行為。

處在這一階段的兒童,自我意識非常敏感,無法區別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完全以自我為中心,認為"我的是我的,別人的還是我的",無法換位思考。
搶玩具更近似於"本能"。

2、自我控制能力弱
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要到2~3歲才能出現, 5~6歲也依然薄弱,很難抵住誘惑。
兒童"搶玩具"實際上並沒有惡意,只是自我控制能力弱的他們
無法根據規則與秩序進行自我約束,常常"任性而為"。


"搶玩具"這類"衝突"是兒童人際交往的一種表現形式。
所以,孩子之間時不時的就會上演“搶玩具”和“被搶玩具”的戲碼,讓家長頭疼不已。

如果,你的孩子玩具被搶了,你會怎麼辦?
當孩子爭搶玩具時,父母的態度和做法,似乎離不開這三種。
▼ 第一種,坐視不管,任孩子去折騰,而且認為自家孩子能搶贏,搶輸了再說。
▼ 第二種,強迫自家孩子分享或教育自家孩子寬容忍耐。
▼ 第三種,心疼孩子上前助陣,"以牙還牙"替另一個家長"管教"孩子,
最後很可能上升成家長間的"鬥爭",在孩子麵前大動干戈。
其實,'孩子爭搶玩具'事小,父母如何處理,背後折射出的問題卻不容小覷。

坐視不管,只會讓膽小卑怯的孩子更加不敢爭取,
讓"恃強凌弱"的孩子更加的強勢霸道。

忍氣吞聲只會讓孩子不懂拒絕,失去維護自身權益的勇氣。
越位幫助孩子搶奪,有可能會誤導孩子解決問題就要靠暴力,
而且包辦代替會剝奪孩子自我解決問題的嘗試機會。

孩子之間也有自己的處事法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前一刻
兩個孩子還在為搶玩具而爭吵打架,沒過一會又玩到一塊去了。

比起直接替孩子爭一個輸贏,還不如抓住這種寶貴的教育時機
,善於觀察,善於利用這個機會來趁機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爭搶玩具時,我們該怎麼辦才好?
看到自家孩子玩具被搶,即便孩子不哭不鬧,
我們做父母的多少都會有點心急,替孩子感到委屈或者不滿,
更擔心孩子這種不懂反抗的性格會被人家欺負,容易吃虧。

面對這類孩子,我們可以這麼做:
▼日常在家跟孩子進行情景演練。
父母可以扮演搶人玩具的“壞孩子”,教孩子捍衛自己的權力。
第一步:模仿伸手去搶時,就告訴孩子:“
當我這樣做時,你可以大聲地說'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搶'”,
並且教孩子怎麼護住自己的玩具,比如用一隻手藏在身後,
或舉過頭頂,讓對方搶不著,另一隻手隨時做好防衛。


第二步:告訴孩子,看到對方比自己高、比自己胖時,
可以大聲制止的同時,跑開,避免被對方欺負。
第三步:當玩具被搶後,告訴孩子想哭可以哭,
鼓勵孩子自己的東西有權利去要回來,

比如,教會孩子說“這是我的東西,你不能搶,要先問我,
我同意後你才能玩”或者“你想玩可以,你可以拿玩具來跟我換”等等。

情景演練的好處,就是模擬真實的場景,讓孩子感受這麼做的自豪感和愉悅感,
也可以讓孩子“熟能生巧”,說多了習慣了,膽子小也可以製止別的小朋友。

▼孩子被搶玩具時,還是不知道搶回來怎麼辦?
家長可以先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在一旁提醒孩子,在家裡爸爸媽媽是教他怎麼做的,
並多鼓勵孩子行動起來,千萬不要指責孩子“蠢、笨、膽小”之類的,打擊孩子的信心。

如果,孩子還是比較膽小,不敢要回來,家長可以幫助孩子,
給孩子做示範,帶著孩子一起到搶玩具孩子的跟前要回來,

比如,讓那個孩子拿一個玩具來交換,或者一起玩之類的等等,
教孩子保護自己玩具的同時,教孩子懂得分享也是件好事。

實在不行,家長可以出面與另一個孩子的家長溝通,
請家長參與進來,共同協商、處理幼兒的矛盾。

▼如果是自家孩子去搶人家的玩具,父母也不要高興過早,
認為自家孩子膽大,亦或是裝作看不見,隨便讓孩子去折騰。

這樣做只會讓孩子養成沒禮貌沒規矩、自私強勢、
喜歡欺負弱小的壞毛病,久而久之,也不會受小朋友歡迎。

當孩子主動去搶人家玩具時,父母可以及時制止孩子,
告訴孩子直接搶是不禮貌的行為,如果實在想玩,
要先徵求別的小朋友的意見或者拿自己的玩具去交換,

沒有天生的壞孩子,只有父母不懂教!
用對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與處理問題,而非直接用手搶過來。
熊孩子都是這樣一點一點被爸媽慣出來的。

最後,每個孩子個性都不一樣,
需要的教法也不一樣。
能夠尊重不同性向以及不同個性,
這才是真正的平等看待他人。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希望哪天我有孩子,
也能讓他放手去做他想做的事。
因為孩子的幸福,就是父母的幸福呢~ 教育。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