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有金錢觀念,總比對金錢沒概念亂花錢好
今天真的很榮幸可以訪問到沈春華對孩子的理財教育
她很誠實地說:
「在資源豐富的環境下
很難激發孩子的「求生」壓力
但正因如此,她格外注意孩子的金錢觀是否有偏差
不厭其煩地提醒孩子們
每一塊錢,都不是理所當然」
她期盼,她的兒女是能夠學會成為金錢的主人!
不僅懂得善用資源
更能進一步獨立自強
變成有能力開創資源的人
我們一起來看看 ...
沈春華對孩子的理財教育
Q:您自己對孩子的金錢教育態度是什麼?
很多人說「貧窮是最好的教育」
但是對我們孩子這一代而言,因為情境不同 ...
比較難體會「匱乏」是怎麼回事
我們那一輩的人,雖然未必自己有吃過苦
但至少比較容易看到父母的辛苦
但我的孩子這一代,多半成長於衣食無虞的環境
家裡孩子少,資源集中,父母都呵護得很好
說真的,很難體會所謂的「經濟壓力」為何物
正因如此,我覺得父母更應該透過各種機會教育
不斷提醒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不可諱言 ... 我們是經濟實力比較好的家長
但我不希望我的兒女因此以為金錢得來容易
我經常告訴他們,有很多人賺錢是很辛苦的
得在烈日下做粗活,才能掙得一口飯吃
而我們雖然經濟條件較好,但爸媽賺錢也絕不輕鬆
每天都得承受:
極大的壓力與超長的工時
也是另一種「辛苦錢」,每一塊錢,都應該要珍惜
Q:在實務層次,如發放零用錢、
消費方式的管理等面向,您是怎麼做的?
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非常齊備
所以我們不會給孩子太多零用錢
比如說,安卓 上國中以後
我才開始給他零用錢,一週 150 元
他上高中以後,調整為一週 350 元
如果還有其他超過零用錢的花費
他可以來跟我們討論
透過討論,可以幫助父母瞭解孩子的想法以及消費傾向何在
也提供一個建立孩子金錢觀念的機會
安卓今年考上大學,這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他是一個大孩子了
我想之後我們可以重新來討論零用錢的事
我希望他能夠建立預算跟計畫的觀念
對金錢的來去更有概念
我明白,光是用講的
孩子恐怕還是很難切身體會何謂「困境」
安卓跟曼達也的確比較沒有強烈的危機感跟生存壓力
但,他們都不是不知撙節、浪費無度的孩子
我不否認,我的確買過一些有點奢侈的東西給孩子 …
但,那絕對是偶一為之,絕不是沒事就這樣寵小孩
比如說,安卓今年考上大學
我之前承諾要送他一件禮物
我們去了某家服飾潮店,他挑了一件牛仔褲
一問價錢,還真是索價不菲
我默不作聲,從旁觀察安卓的反應
他露出掙扎的表情,擱下這件超貴的牛仔褲
試穿店內其他商品,但挑來揀去
的確沒有他最初看上的那一件質感好
我問他:「如果是你自己,你會買這件牛仔褲嗎?」
他說:「不會,真的太貴了」
後來,我還是買下了那件牛仔褲,
因為我本來就跟他說好
要送他一個禮物,我希望他開心
但是,回家後,我也認真地告訴他:
「安卓你要知道,這件牛仔褲的價錢
可能是很多學生好幾個月的生活費
有多少能耐,才能夠有多少開支
這件牛仔褲,是因為媽媽有能力買
不是你『理所當然』應得的
你有品味、喜歡好東西,沒什麼不好
但是,如果你未來也想要擁有好東西
就要先讓自己具備『擁有好東西的能力』
也就是自主的經濟能力,知道嗎?」
老外他們從小就被灌輸「經濟獨立」的重要
好久不見的朋友相逢,總會關心的問上一句:
「How do you make a living?」
可得知他們對「謀生能力」的看重
我覺得這很值得華人父母學習
Q:您希望安卓跟曼達擁有什麼樣的價值或人生觀?
獨立,是一件最重要的事
也是人生在世最基本的生存態度
我希望我的孩子,對「錢」 是有思辨能力的
不要因為生活沒有後顧之憂就把很多事情視為理所當然
我不要我的孩子變成只會依賴父母的「尼特族」或「啃老族」
我們苦心栽培他們,就是要他們能夠學會獨立自主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將來能自給自足,甚至行有餘力 …
還能夠挑起責任,照顧其他的人,這樣我也就放心了!
網友也紛紛說了:
「給孩子學會管理金錢要趁早,
到了青少年之後「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是苦了父母親。」
「有些家庭是連吃飯學費房貸錢都很緊張,
其實也沒有多的錢給小孩子玩零用錢的遊戲」
「教育小孩理財是很好,太過於算計會讓人反感,
以後你老了小孩養你們就會用這個模式來算計是很傷感情」
「我認為現在的每個亞洲父母,
都應該在小時候教育孩子怎麼理財,
不然長大了難生存」
「小孩子都還未曾靠自己的勞力或能力賺過錢,
就先學會靠算計賺錢,花這種完全對地球沒有貢獻,
也沒有實質生產力所得到的錢,還好意思大吹大擂,
果然是一副"地球的資源都是你的"的美國人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