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成功女人這麼做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別讓自己的「無私」變成孩子們的「自私」!「這6類」母親別再用愛殘害你的孩子了!

俗語說的好:「性相近,習相遠」
每一個小孩來到這世界時,都是一張乾淨的白紙,是身為父母的為他提供色彩。
每個家庭的教育都會直接影響到小孩的品德、與教養。

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他做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兩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閒在家,不是上網玩遊戲,就是用媽媽不多的薪水去消遣時日。
對於媽媽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專家的解讀也讓很多家長陷入了深思,自己家裡有沒有這種潛在的危機?

別讓「不正確」的教育方式苦了小孩的成長之路
小時候老人家們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
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
如果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孩子的哭鬧和糾纏,但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

下面列舉的 6類媽媽,看看你是不是在其中!
1.過分愧疚型
德國父母教孩子嚴謹,讓孩子去體驗挫折的感覺,常常會說:「你得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華人家長,在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時,則充滿焦慮,容易愧疚自責。
一些幼兒園媽媽群裡常提及,明明是孩子忘記帶東西,卻毫無擔當地埋怨媽媽:
都怪你,忘了叫我帶,害我被老師罵!」

受到譴責時,你甚至連聲道歉:「對不起,媽媽一著急就忘了,下不為例。」
為的就是讓孩子少點愧疚感,不哭鬧,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


分析:
因為忙於瑣事陪孩子時間少,媽媽愧疚;偶爾對孩子發脾氣,媽媽愧疚。
但這種付出很難得到回報,當孩子碰到解決不了的難題,只會養成怪別人、找理由的品性,無法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更沒辦法進步。

2. 控制慾極強型
這種類型的媽媽把「聽話」當作評判孩子好壞的標準。
媽媽眼裡,孩子沒有按自己規劃的人生走、隨心所欲地表達想法、決定,就是「叛逆」。
孩子長大媽媽還會管,這樣反而使孩子成了「媽寶」或者沒有思想的人

父母總是特別喜歡把自己未實現的願望強加於孩子身上。
甚至事業工作不順利的家長,把後半生的全部投入到望子成龍的期望。
為了讓孩子按自己的想法發展,對孩子的生理、心理狀況都置若罔聞。
常言道,教育的核心是「疏則通,堵則盈」。
孩子若很難活出自我, 會覺得迷茫,只有更加依賴父母、求助怎麼做,長期以往反而是惡性循環。

3.熱衷比較型
華人媽媽愛比較在國際上是「赫赫有名」的,大到升學考分,小到雞毛蒜皮的瑣事。
華人媽媽總要拿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同事、左鄰右舍比較。
除了物質,最重要就是成績的比較


人家的孩子去英語補習班,不管自己孩子喜歡與否,都不甘落後;
孩子考了班級前三名,就問第一、二名是誰,要求下次超越他。
不知不覺中孩子成為別人的參照物,成了你比較的砝碼!
漸漸的通過這種身教,孩子只懂得吹噓,不知為何學,不懂學以致用

4.「孩奴」型
孩奴是近年來流行起來的詞,形容某些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為子女忙碌,為子女賺錢,而失去了實現自我價值的生活狀態。
試著問問自己有了孩子後,是否還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

很多媽媽經常感慨當媽前後的巨大差別:當媽後沒了自我,變成了一顆只圍繞孩子轉的衛星。
與丈夫相處的時間少了,與朋友的聯繫少了,與社會的接觸少了,業餘的興趣少了。
為了家庭和孩子,推掉公司的大多數聚餐和旅遊活動,甚至放棄原本輝煌的事業,無論是心甘情願,還是被迫無奈,似乎只有這樣「全心全意」的付出,才稱得上稱職的好媽媽。
但真的是如此嗎?

5.過分擔心型
同樣都是帶孩子,華人媽媽貌似緊張得多,比如帶孩子外出,媽媽常常不停地嘮叨
背著書包自己上下學的場景已經少之又少。
環顧四周,看到的都是校門前滿是等待孩子放學的家長和車子。
對孩子的擔心,是媽媽腦子裡永遠無法擺脫、繃得最緊的一根弦,身心俱疲。


社會上種種的不安全因素,也給媽媽們的心理增加了負擔。
但「處處擔心,即是詛咒」,你給孩子積極暗示,孩子就會更健康、更優秀,你總給孩子不好的擔心、暗示,孩子可能真的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也會整天繃得很緊,變得很敏感。

6.操勞過度型
深更半夜洗衣服,為孩子摸黑早起,天還沒亮就買菜做飯,送孩子上學,全程為孩子背書包,孩子在一旁輕鬆自得;買了好吃的東西,孩子自顧自地拿著吃,從未想過身邊的父母。
勤勞樸實,這雖然是華人的傳統美德,也是賢妻良母的優秀品質,但結局總不盡人意。
如此種種,操勞過度的父母不禁感嘆:我們對孩子是無私的,為什麼孩子卻越變越自私呢

自私的孩子會有非常強烈的佔有慾望,想要的東西必須想盡辦法地據為己有。
等長大之後,心中的自私會不斷的膨脹,有可能會為了得到東西不擇手段,可怕的後果可想而知。

這樣操勞過度會間接助長孩子的匱乏感和自私慾,對孩子的弊遠大於利。
優秀的家長,尤其要對孩子獨立自理能力方面放手,巧花心思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當孩子慢慢大了就該放手、讓他自己動手做事,除了減輕父母的壓力,也給孩子學習打理生活的機會

人生漫長的路要靠孩子自己走,困難也得靠孩子自己解決。
吃苦耐勞是立世之本,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注定難以面對日益競爭的社會競爭。
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折騰,是為他們將來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穩順暢作加油充氣、儲能蓄勢的準備,讓他們踏入社會後,在風雨人生中,充分實現自身價值。
 


當媽的路上,你中槍了嗎?
分享給在孩子教育上「卡關」的爸媽吧!
想教出快樂又自律的孩子,當個優雅父母吧,不用嘮叨也行!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