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
要成為孩子的榜樣,
因為孩子在父母的教導之下,
會成為一個反映著父母真面目的鏡子,
而孩子的教養,
也體現了父母本身的教養。
1.前幾天,在一家餐廳吃飯時,偶然看到這樣一幕:
一個小女孩不小心打翻了一碗餛飩,湯汁濺得滿地都是。
雖然服務員說,不用擔心,我會來處理的。
但小女孩的媽媽,堅持讓她來收拾。
媽媽說,雖然你是個小孩子,
但你給阿姨帶來了麻煩,就要盡力去彌補,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這讓我想到了,之前在網上引起熱議的「上海地鐵小孩撒尿」事件。
有一些網友說:
「小孩子嘛,有尿憋不住」;
「等你有小孩,你就知道了」;
「孩子要撒尿,你能怎麼辦」。
其實,這樣的緊急情況,大家都是能理解的。
但身為父母,我們有責任教會孩子遵守公共場合的規則。
就像主持人王芳所說的那樣:
如果小孩實在憋得不行,在地鐵上尿了怎麼辦?
作為家長,我的第一件事是擦乾淨,然後跟身邊的人說抱歉,對不起。
這樣做,是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讓他知道下次不能這樣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楊絳說過:好的教育不是被動受教,
而是啟發學習的自覺,
在不知不覺中受教,家風對於孩子的影響,便是如此。
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每一個孩子的模樣,都藏在父母的言傳身教裡。
2.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鄰居小麗,是一家商城的推銷員。
她在上學那會兒,沒有認真學習,
等到進入社會,因為學歷低,
找工作屢次碰壁後,才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
於是,她把希望寄託在兒子浩浩身上,
總督促兒子用功讀書,將來考上名牌大學。
但,事與願違,浩浩的成績卻一塌糊塗。
有次,小麗參加家長會,
結束後,班主任特意把她留了下來,
並把浩浩的作文遞給了她。
上面,寫了這樣一段話:
我的媽媽不是一個好媽媽,她經常逼我學習,
可她自己卻追劇、玩遊戲,一點也沒有媽媽該有的樣子……
美國優秀教師萊福·艾斯奎斯說過:
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就首先要做什麼樣的人。
父母的樣子,就是孩子的未來。
還記得那個在《中國詩詞大會》上,
大放異彩的國民才女武亦姝嗎?
為了讓女兒愛上學習,武亦姝爸爸不再去棋牌室,
而是拿起了《二十四史》和《山海經》,和她一起閱讀。
爸爸媽媽還經常會和小亦姝一起玩「詩詞接龍」的遊戲,誰輸了誰就做家務。
如此數年,小時候貪玩厭學的亦姝,逐漸愛上了讀書,愛上了詩詞。
今年高考,
武亦姝更是以理科總分613分(滿分660分)的好成績,
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
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單方面要求孩子達到我們的期望,
而是應該以身作則,努力讓自己變得足夠優秀。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從我們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
包括知識、包括教養、包括做人的道理。
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榜樣。
一個優秀的父母,會是孩子一生最高貴的禮物。
3.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家庭紀錄片《鏡子》中,有這樣一句孩子的自白: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
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
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
有人說,孩子是家長的複印品,
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主持人王芳,分享過一個故事:
王芳女兒的一個同學,
不管別人如何稱讚,
她的第一反應就是說「不」。
有一次,她去王芳家裡玩。
王芳看著她說:
「寶貝兒,你看你這雙大長腿,以後一定是個大美女。」
她連忙擺著手,說:「不不不,大短腿。」
並沒有思考,她就直接說出否定自己的話。
後來,王芳才知道,她的媽媽也是這種性格的人。
對待生活充滿了不自信,看不到自己的閃光點,
同樣,也看不到孩子的閃光點。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
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3對新婚夫婦在教堂祈禱,「上帝啊,請賜我一個寶寶。」
上帝將3個天使,變成3個可愛的孩子,在3個家庭同時出生。
20年後,3對夫婦再次來到教堂。
第1對說,上帝,您為什麼要賜我們一個暴戾、蠻橫又貪婪的孩子?
第2對說,上帝,您賜給我們的孩子自私、貪婪又無能,該怎麼辦呢?
第3對說,上帝,感謝您給我們送來了一個好孩子,熱情、聰明又有愛心……
上帝說:
他身上的,正是你身上的;
他心裡的,恰是你心裡的。
你將什麼播撒給他,他就會長出什麼果實。
孩子會像鏡子一樣,反映著父母的一切。
你若溫潤如玉,他便成謙謙君子;
你若粗鄙無知,他便成跳梁小丑。
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明白,
想要教好孩子,父母先得教好自己。
因為,你的樣子,也就是孩子未來的樣子。
4.有人說,教育的本質就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在喚醒的同時,父母也會因為孩子的到來,
給自己一個再次學習的動力,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為一個好學的媽媽,主持人王芳送給女兒的最好禮物,
是她用一年半的時間,寫成的《穿過歷史線,吃透小古文》這本書。
談及寫作的初衷,王芳坦言道:
「2018年的高考語文卷子,讓我很震驚。
我才發現,現在的試題,早已不像我從前考試時那樣。
不管是中考,還是高考,語文試卷都增加了很多文言文部分。
如果是女兒來參加考試,我會擔心她一個也答不上來。
怎樣才能讓女兒既不反感古文,又能學得下去,
我陷入了思考,並萌發了自己寫一套書的念頭。」
雖然並不是一個專業的文學研究方面的專家,
雖然平時工作忙碌且緊張,
但王芳卻從未感到辛苦和勞累,而是讓自己活得充盈與有趣。
關於教育,一位智者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應該很努力地把自己變得更好,
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
他對於你有愛也有尊敬。
他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
我不想放棄我繼續成長的可能,
我不想因為他我就變得止步不前了。」
深以為然。
一位好的父母,可以抵得上一百位好老師。
雖然我們無法選擇擁有什麼樣的父母,
但我們可以努力讓自己成為怎樣的父母。
正如古人所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好的父母,都會用盡全力,
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格局、有眼界、有教養的人。
然後,把自己的素養、見識與能力,
傳給孩子,讓他擁有一個不一樣的起跑線。
其實,教育子女,本就是一場自我修行。
餘生,願我們和孩子一起,各自成為更好的自己。
記得以前曾有一篇新聞,
一個店家發現擺放的陶瓷娃娃,
不知道被誰弄破了,
但過一段時間後,擺放娃娃的原位,
竟出現了一個差不多大小的陶瓷娃娃,
雖然造型不相同,
但可以看出已經跟原本的娃娃款式很類似了,
而娃娃上頭還留言一些話,
原來是一對父母帶小孩來卻無意打破陶瓷娃娃,
之後這對父母想要賠償一個新的娃娃,
他們想辦法找跟原本娃娃一樣的款式,
卻只找到類似的娃娃而已,
於是花三千元買下來放回去賠償給店家。
也許這只是一件小事情而已,
但卻體現了父母的品格,
他們教導了孩子需要為自己做的所有事情負責任,
真的是最棒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