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愈來愈怕結婚了,然而我們該怕的不是結婚,而是經營不好婚姻。
若經營得好,和最愛的人永遠在一起,有什麼不好呢?
這兩天,微博上有一個話題上了熱搜,
叫「90後對婚姻的看法」,
對此,有人發起了一個投票,
標題是「90後的你現在想結婚嗎?」
結果顯示,4000多人表示不想結婚,只有500多人想結婚。
這剛好應證了前不久公布的一組婚姻數據:
2018年全國結婚率為7.2%,創下2013年以來最低;
離婚率連續15年上升;
離結率高達38%,即100對夫妻登記結婚時,就有38對夫妻登記離婚。
有人總結:80後因為結婚後悔了,而90後已經不敢結婚了。
的確,抗拒婚姻,已經成了當下年輕人的常態。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結婚,越來越多的人想離婚?
有人說是三觀不一致,有人說是性格不合。
其實,婚姻中的雙方,三觀合不合,性格好不好都不是問題。
是否願意用心經營,才是維持婚姻長久的秘訣。
私以為,用心經營的婚姻,大都做到了這3件事。
01 共同撐起一個家,男女不缺位
婚姻中最常見的合作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內。
許多男人認為,自己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
錢都賺了那麼多,不做家務那是理所當然。
殊不知,吸金能力與男人相當,
同時還是家務好手的女人,
才是真正撐起那個家的人。
曾有一位爸爸說:
「我以為我每天在外掙錢,為家裡做的貢獻最大,
但我帶孩子看了一次病,才明白,撐起這個家的是妻子。」
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
說一個女人,懷二胎的時候,感覺自己要生了,
先是淡定地給老闆整理好報告,給下屬交代好工作,
又打電話給母親布置了接孩子的任務,
然後就大搖大擺地下樓打車了。
等車的時候和門衛聊了會天,最後車來的時候,
她雲淡風輕地來了句:「不說了,我去醫院生個孩子。」
女人已經變得越來越硬核,而男人卻還在家中擺出一副大爺的姿態,等著女人來伺候。
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離婚,也是因為無法忍受男性的「理所當然」,無法忍受婚姻中的不公。
有一組離婚數據就顯示:
全國法院2016年到2017年審結的離婚糾紛案中,
超七成(73.40%)的離婚案件由女方主動提起。
律師趙健認為,女性獨立意識增強是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的深層原因。
好的婚姻裡,沒有誰是理所應當的,夫妻之間只有分工不同,沒有地位之分。
一段成熟的婚姻,應該是雙方都能明白,兩人共同撐起一個家,
彼此努力,相互取暖,才能不懼這涼薄的世界,越走越遠。
02 警惕生活瑣事 34.21%的離婚糾紛是因生活瑣事而造成;
30.16%的離婚因分居造成。
婚姻裡的第一殺手不是出軌,而是生活瑣碎。
想起前陣子網上的熱帖:10年婚姻,因老公4天沒洗的碗走到了盡頭。
說有個女人,她老公是個宅男,不抽菸不喝酒,也不出去玩,工作認真,
但從來不管孩子和家務,甚至公婆生病,都是她帶著去醫院。
有段時間,女人的公司搞活動,連著忙了4天,
忙完後,她走到家裡的廚房一看,水槽裡竟堆了4天沒洗的碗。
老公說:「我本來以為你忙一天就行了,
誰知道你4天才回來,你不洗誰洗,所以就放著了。」
女人一邊洗碗一邊哭,想到平日自己既要賺錢,
又要做家務,老公的作用形同虛設,決意離婚。
家人不解:不就是四天沒洗碗嗎?哪至於鬧到離婚的地步。
但是有誰問過她,這些年她心裡堆了多少沒洗的碗,
多少無人理解的委屈,多少難熬的夜晚?
身邊的朋友也來勸,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大家都退讓一下,問題總能解決的。
然而問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一段婚姻,本就是由生活的瑣碎堆積起來的。
對於那些日常不如意的瑣事,一天能忍,兩天能忍,那一年、兩年呢?
真正摧毀婚姻的,從來不是那幾個沒洗的碗,那幾次不值一提的爭吵,
而是長久積累下來的,對瑣事的絕望。
蔡康永曾在《奇葩說》中說到:
人與人之間是有一個情感賬戶的,每次讓對方開心,
存款就多一點,讓對方難過,存款就少一點。
不要一味地從當中提領,任性地覺得,你的錢永遠揮霍不完,
不是的,存款變成零的時候,就是對方離開的時候。
而存款往往不是忽然花完的。
所以,面對婚姻中的瑣碎,雙方都要學會包容、忍讓和理解。
換位思考一下,而不是盲目地較勁,你會發現,婚姻其實沒有那麼艱難。
03 理解情緒,遇事不指責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這本書上有一個案例:
妻子讓丈夫回家的時候把送去乾洗的衣服取回來,丈夫下班後忘得一乾二淨。
妻子問:「讓你取回來的乾洗衣服呢?」
丈夫不好意思地承認把這件事忘了,並向妻子道了歉。
想到丈夫「忘性大」的無數前科,妻子不耐煩地嘆了口氣:
「算了算了,明天還是我去跑一趟吧,什麼事指望過你!」
丈夫的內心一下子牴觸起來,怒火中燒:
「我就不明白你有什麼好小題大做的,我就是忘了而已,
能不能不要總是對人品頭論足!」
……
有沒有覺得這個場景似曾相識?
不光是婚姻,日常生活中的每個人,幾乎都經歷過這樣的爭吵。
美國精神分析師約瑟夫•布爾戈說,案例中丈夫的反應,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起初,和大多數人一樣,犯錯的一方(丈夫)會承認自己的過錯,並心懷內疚。
他們的期望是,自己的道歉立馬被對方無條件接受,這樣就能獲得一種完全的清白感。
但如果對方沒有接受,而是換來糾纏不休的批評或嚴厲之詞,
他們的內疚感就會被激化,變成無法承受之重。
這時,很多人就會轉而選擇拒絕承擔責任,
併力圖通過投射到外界的方式逃避心中的內疚感。
最後矛盾激化、爭吵升級。
許多婚姻中的難題,便是以此動力「生生不息」。
要想解決難題,扭轉局面,需要夫妻雙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妻子在丈夫犯錯時,應該停止一味的指責,
明白這不但不利於解決問題,還會激起對方的攻擊欲,隨時讓關係轟然倒塌。
遭遇困境時,人們之所以會情緒崩潰,正是因為被先前的困難牽制了。
如果能反過來控制局面,成為情緒的主人,就能採取先行一步的行動掌控局面。
這叫前攝行為。
婚姻中的雙方,遇事不指責,而是選擇擁抱對方,
彼此溫暖,才是理智的選擇,也才能控制住局面。
婚姻不是戰場,如果一方能將責備放下,得理饒人,
另一方准確識別情緒、理解感受,一起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
就會發現,疲憊無趣的婚姻生活正在逐漸煥發光彩。
電影《消失的愛人》中有一句台詞:
兩個人彼此相愛,卻沒法經營婚姻,這才是真正的悲劇。
沒有人是天生的好伴侶,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磨合、用心經營的過程中,成就好的婚姻。
共勉。
推薦閱讀
《延禧攻略》最秀恩愛的夫妻告訴你:夫妻之間,會撩不如會聊
《延禧攻略》:皇帝怎樣被“壞女人”魏瓔珞撩倒的?
這三個女人告訴你:為什麼有兩兄弟的家庭不能嫁?